回族传统食品

回族传统食品,以品种多、花样新、烹调精、配料香,具有不同凡响的吸引力。善于多种经营的穆斯林,其经营范围中,以屠宰业、饮食业较为普遍,索有“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的谚语流传。开饭馆者数量可观,高、中、低各种档次都有。本小利微者多开早点铺,铺面稍大者, 供应午饭晚餐,有各种炒菜和鸡鸭鱼肉,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就餐选购之便。高级饭馆则山珍海味,名菜佳肴,酸甜咸辣,一应俱全。穆斯林厨师心灵手巧,技艺高明,从选料、刀法《调配到下锅、火候,都很讲究,从而达到咸甜分明,酥烂脆嫩,油而不腻,瘦而不柴,明油亮芡,色泽分明,能适应四面八方顾客的口味,使之慕名而来,满意而归。下面略述一二。

清真全羊席。又叫全羊大菜,以羊肉烹制多种菜肴,但菜名不用羊字, 以象征性的别名代之。有固定的菜单,席面程式安排和菜、点顺序,每席上都有四千碟、四鲜碟压桌。“全羊席”与“满汉全席”并列,清真菜品种多达 70 多种,进食终日而无重样,全系羊体肉而味道迥异。

羊肉水饺粉汤。饺子原为汉族食品,根据考古发掘早在唐朝时的饺子, 就和今天的饺子一模一样。宁夏回族将煮熟的羊肉水饺捞出来将羊肉丁、凉粉放入羊骨头汤中,撒上香菜末、寸段韭青、鸡蛋饼丝以及辣椒油、醋等, 再将调制好的羊肉丁粉汤浇在水饺上,成为独特的民族佳肴。

牛羊肉泡馍。这是回族特有的传统风味美馔。它以选料严、烹制精、营养丰富,香醇美味而誉满中外。牛羊肉泡馍的吃法很讲究,烹制泡馍前,食者自己将馍掰碎,碎如绳头,以便入味。掌勺师傅看馍走汤,逐碗烹制,武火急煮,两翻装碗即成。传统煮法有“干泡”、“口汤”、“水围城”。食时切忌搅动,讲究从一边“蚕食”,以保持鲜味。食后饮用“高汤”一碗, 浓香溢口,回味不绝。

手抓羊肉。选择膘肥肉嫩的“站羊”,请阿訇按伊斯兰教规屠宰,然后入锅烹煮,用少许花椒、青盐,文火炖绵,趁热捞出,切成大块,用手抓来, 蘸些盐末,就着大蒜享用,细嫩滑爽,滋味绵长,不油不腻,清淡可口,如

果舀一碗羊肉清汤,打上香菜、葱花,一边吃肉,一边尝汤,更是鲜香入味。“牛羊杂碎”。其味精妙无比。有一句俗谚说:“腮肉肚梁子,蹄筋油

葫芦”。吃杂碎就讲究牛腮肉、肚块、蹄筋和牛责门脂肪这四样东西,如果在冬天寒风凛冽的早晨,来一碗“杂碎”驱寒提神,不可多得。据说,早在明代,徐霞客旅游时,在回族名人马云客家里品尝过“牛杂碎”的鲜味。他在游记中写道:“肴多牛杂脯甚清洁”。可见回族人民烹制“杂碎”已是源远流长了。

牛干巴。将没有洗过的新鲜牛肉加盐和香料用力反复搓揉,然后置于大瓦钵中加盖密封,放于阴凉处,腌半个月后取出晾晒即可。是待客上品。可油煎、可清炖,还可以与新鲜蚕豆一起焖饭吃。易贮存,至来年冬仍不变质。

回族油荼。将麦面和少量荞麦面、糯米面混合后,放在热锅内炒熟,然后加放适量的羊油或牛油再炒,待面粉炒松散并晾凉以后,即可装入坛内。吃时只需加糖用滚开水冲拌即可。

团馍馍,宁夏、甘肃等地回族的传统食品之一。以面粉为主料,辅以红枣、花生仁、葡萄于、柿饼、豆面、胡麻油等佐料,通过反复揉匀,装入困锅,文火煨烤而成。黄里透红、酥软清脆,香甜味美。

张寡妇黄酒。宁夏传统名特产品。宁夏金积堡张春林之妻张氏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 1875~1908 年)开始按祖传秘方酿酒,因丈夫去世一人经营而得名。其制法:以糯米、高粱白酒、冰糖、藏红花、黄桅子、花椒等为原料, 用水质甘甜的井水酿造而成。色泽金黄清澈,酒味清醇,甘甜可口。有舒筋活血,祛寒补气,健身除病的作用,是产妇、体弱者及老人的滋补佳品。驰名中外,曾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酿皮子。甘宁青回族小吃品,味清香醇,筋道利口。它的制法是:面粉加淀粉用水搅拌糊状,倒入薄铁皮制成的大盘中,厚约半指,盘内事先用植物油擦拭。数盘叠放蒸锅内文火蒸熟,成粉皮状,然后用小铲轻轻铲出,放入冷开水中浸一下,用快刀切成宽粉条状。吃时调入香油、醋、辣椒油、蒜等佐料即成,若加些韭末或香菜则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