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葬礼

在回族的风俗习惯中,最有民族特点的当属具有浓厚伊斯兰风情的丧葬仪式了。回族人把死叫做“无常”或“归真”,称死者为“亡人”或“埋体”。病人已死,叫做“咽气”,二般忌说“死”或“死人”。他们以“得上为安”, 有人“无常”之后,实行土葬,反对火葬,因“真主”对坏人死后有“火狱” 之故。实行速葬,一般埋葬不隔夜,早亡晚葬,夜亡早送,若子女亲人在外, 临终前有遗嘱时,可以等一二天,但不得超过三天以上,以免死体腐烂、发臭。如死于轮船即可海葬,死于异地者可以就地安葬。回族人不用棺木,无论贫富贵贱辈份大小,一律平等。

回族有自己的坟场,不去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坟场里埋葬。有些坟地由姓氏来命名,如广州宛葛斯墓、福州阿莱丁墓、扬州穆斯林先贤普哈丁墓、南京的郑和墓、刘智墓、常遇春墓。有些墓地以时间、人口、地方命名。如呼和浩特回民坟中的老坟地,自明末清初就开始埋亡人了。西人坟以居住于呼市甘宁青新陕等地回民为主的坟地,大同坟是山西大同籍回民的坟地。可见陵墓和坟地与回民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丧葬仪式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 穆斯林病势垂危或昏迷晕厥之际,多由守卫身旁之亲属或阿訇提示,

    教病人念“凯里麦”(清真言),即提醒用阿语朗诵,内容为:“万物非主, 唯有其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样,使立灵心安,有所依皈。

  2. 病人既终,使其安位,整好尸体,使亡人头北脚南仰卧,面稍向西(为使病人不忘穆斯林之天命——永远朝向圣殿克尔白),用洁净的白布单子覆盖在亡人身上。点燃香支,以驱秽气此时,亲属可以哀泣,但忌大声嚎哭。伊斯兰教认为,人的生老病死,均由真主“前定”,亡故为其“归真”,不应过于悲伤,大哭大喊是抱怨真主。亲属在丧期,均穿黑衣孝衫,以示幽阴之情和哀思之意。由于受汉族丧葬习俗影响,有的地方回民亡故了,家属和吊唁者大声嚎哭,以为如此才能充分表达对亡人的寄哀和“孝”。丧期的孝衫多改着白色,但孝帽与汉族截然不同,是用白布折成筒状,筒上方套上四角形的帽顶。帽顶除孙子辈以下是红色外,其他人均是白色的。

  3. 备殓。丧主购来白细布 3.6 丈,作为亡人之殓服,又称“开凡”。男

亡人“开凡”有三件:大殓(又称:大卧单),用三幅白布缝起来,宽约 4.5

尺,两头要长出亡人 7 寸左右;小殓(又称:小卧单),用两幅白布做成, 长短如亡人身高;“布拉罕”,形似无衣袖衬衣,长自颈至踝,开缝在肩。上戴布弃,上写“杜哇”。女亡人“开凡”有四件:除大殓、小殓与男亡人相同外,女亡人的“布拉罕”称“亵衣”,和男亡人的相似,只是开缝在胸部;还有裹胸,用 3 尺白布,两头扯去纬线约 4 寸;加包头,长 3 尺。

  1. 净身,也叫着水。伊斯兰教认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是干干净净的,回去时也不应带任何尘世的污物。亡人的面容身体要美观清洁,遗体要经过修面、修胡须,理掉过长的头发,其它部位过长的毛发也要剪短或剃掉。还要修剪手指甲和脚趾甲,清除污垢。亡人葬前,必须沐浴,浴者

    3 人,须男人为男亡人浴;女人为女亡人浴。浴前,浴者要大小净,然后撤去亡人身

上盖的白布单,脱去亡人衣,移尸俗床(俗称“水板”),用白布遮其下身

(自脐至膝)。此时,点香,传颅,三浴者分站亡人两旁和足下,轮番传递 3 周。然后用汤瓶装上温水,一人执瓶,一人戴上净水套,先头面次两臂, 再洗足,洗上身,用毛巾拭干;之后掀起遮布(但不露羞体)浴下身,另以毛巾拭干。如此自右至左连冲 3 遍。浴毕,仍用干净白布覆在“埋体”之上。顷刻.将做好的“开凡”拿来,按程序给亡人穿上。

  1. 命穿圹。病人亡故,即在族内邻里申请为亡人穿圹,即打墓。墓坑深浅,视土质而定。土质坚硬的,打

    5 尺余即可;土质松软的,可深至 9 尺。

墓坑长 6 尺,宽 3 尺。离底 1 尺穿塘挖墓窑。窑一般朝西壁挖,口小里大, 俗称“偏堂”;在山坡地,可以坑底朝北挖一洞穴,俗称“撺堂”。堂口呈弓背形,高之尺许、宽 3 尺,长 6 尺开外。北端为亡人削一土枕。

  1. 殡礼。即站“者那孜”。站“者那孜”,是族众代亡人拜主,仪式庄严隆重。一般在清真寺内礼拜殿前举行。先将亡人移入“塔布”(阿拉伯语“盛尸柩”),上覆绿色锦或毹毯,然后将“塔布”抬到礼拜殿前,头北足南停放。此时,掌教面对亡人胸部站立,族亲轮辈份依次站在掌教之后。掌教为亡入念“色纳”,并赞圣,众人静听,念毕,众人接“杜哇”。

  2. 送葬及入室。站立完“者那孜”,由健壮男子 4 人或 8

    人轮番抬亡人去墓地,路上不许将“塔布”停放休息。亡人抬出时,要脚在前,头在后; 抬往墓地时,要头在前,脚在后。阿訇、亲友前往送葬,唯妇女不得前往墓地,送至大门之外而止。

回族送葬,禁止鼓乐、纸人、纸马等。 “培布”抬至坟地,送丧人停止哀哭,掌教、阿訇教人在坟的上方跪诵

《古兰经》,亡人亲属在下方跪听,为亡人祈祷。送丧亲族数人用 3 条布络

在亡人胸、腰、膝 3 处提起,缓慢放进墓坑。坑下 3 人用手将亡人托起,徐徐放入墓穴,足先人放南端,头北面西停放。然后解开束带,仅露面部。为防虫袭,亡入“开凡”及墓穴内撒以冰片、麝香等香料。将亡人安放好后, 用土坯将圹口砌严(禁用灰、砖等火化物)。然后,用土将坟坑填实,坟堆隆起,底部呈长方形,上部似马脊状。待阿訇诵完经,送葬人接了“杜哇”, 葬礼便最后结束了。送完亡人,要将亡人的衣物或散钱施给本族中的贫孤之人。

  1. 既葬。丧家要在亲人亡故之所礼拜诵经,此为初葬之祀。在亲人亡故之 7

    日、40 日、百日、周年、3 年之日,丧家要请来阿訇诵经,走坟(亦称“游坟”),以寄哀思和慰祝亲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