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宁的桨鳞鱼和长鼻板齿犀化石

宁夏地质局和中国地质博物馆调查人员,在中宁县境内牛首山,发现了许多鱼类化石。经专家研究认为,这种鱼化石是代表“泥盆纪”时代的较为原始的鱼类,其中有一种鱼化石,异常特殊,举世罕见,科学工作者把它定名为“中宁桨鳞鱼”。

据已知化石资料证明,最早的鱼类出现于地质史上称为“志留纪”时代, 这个时代距今有 4 亿到 4.5 亿年的时光。“志留纪”过后,地球进入距今 3.5 亿年前的“泥盆纪”时期。

桨鳞鱼曾于 19 世纪 30 年代初期,在东格陵和澳大利亚发现后,此后 150

多年来,几乎再无发现。现在,在宁夏中宁发现这一距今 3.8 亿年前的“中宁桨鳞鱼”化石,是非常宝贵的。这一化石现珍藏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中。

“中宁桨鳞鱼”化石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亚洲是第一次,在学术上具有极重要的价值。长期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对曾在几亿年前的宁夏地区“中宁古海”,究竟是属于“华北古海”的南部边缘,还是属于“南方古海”的北部边缘,争论不休,“中宁桨鳞鱼”化石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现今的宁夏地区属于“南方古海”的北部边缘的见解,对我国大地构造的划分提供了直观的证据。

我国地质工作者于 1973 年在中宁县干河沟鹰崖来到一具板齿犀头骨化石,是我国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板齿犀头骨。

板齿犀是一种古代奇蹄类哺乳动物,它们的祖先大约在距今 5000 万年前

生长在地球上。板齿犀距今约 2000 万年前生活在今宁夏中宁地区。这具头骨化石,与已知的“伊朗犀”有明显的差别,因此被确定为另一种新种,并命名为“长鼻宁夏板齿犀”。它属于老年犀个体,头骨呈卵圆形,骨缝愈合很好,除稍受压而略变形外,其它均保存完好,是一具难得的标本。

“长鼻宁夏板齿犀”的发现,使化石产地的地层时代得以准确的确定, 为研究宁夏地区新生代地层学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