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沏透碧的老龙潭

位于六盘山之脊的径源县,境内群峰环拱,水利资源丰富,这里处处溪流涓涓,素有“青山绿水”之称。位于向阳河中的秋千架,山谷狭窄,而且谷深达几十米,因呈秋干架状而得名;河谷两岸松径幽雅,竹林萧萧,流水潺潺。在县城南部 40 多公里的老龙潭,是横贯陕、甘、宁三省区的泾河源头之一。

老龙潭,以三潭著称。据清代《泾水真源记》载,在乾隆五十五年(公元 1790 年)仲夏,胡纪模奉乾隆皇帝之命到六盘山老龙潭去考察。他和随从们刚刚进入龙潭峡谷,就听到峡谷中飞瀑的轰鸣声。胡纪模一行策马顺着山溪向峡谷里行进,水越来越深,渐渐没及马肚,绕过一道石门峡口,看到一条素练似的飞瀑。只听见瀑布先奔突飞泻在一个墨绿色的深潭里,又从潭底的石缝里奔涌而出,在石头底下形成一段潜流,继而又冲出地面,咆哮着在峡谷间闯荡。激流撞击在峻峭鳞峋的岩石上,飞花碎玉般地溅起来,旋出一朵朵美丽的雪浪花。胡纪模一行只能远远地望着龙潭的第三潭,无法靠近潭边,更没有见到二潭和头潭。由峡谷飞泻的瀑布如雨淋下,乘马无法行进。

又因谷底的石头被激流常年冲刷,非常光溜,加上蒙着一层水渍和绿藻,滑得不能站立,他们几经试探,终未敢冒然前进。不得不退出峡谷。改登北面的大山,想从上而下地俯瞰三个潭神秘传奇色彩,由于峡谷上最窄处仅有一二丈宽,崖石陡壁垂直,惊险奇绝,谷底激流雷霆万钧,烟雾茫茫,别说伸颈俯视谷底,就连在上面站一会儿,也感头晕目弦、胆战心惊,使他们只得失望而归。

解放后,为了兴修水库,利用龙潭水发电和灌溉,我国地质工作者和水利专家才对老龙潭进行实地考察,弄清了老龙潭的来龙去脉。

从泾源县泾河源乡大桥出发,沿着泾河溯流而上,翻山穿林,绕道而行, 上到了山顶,走到了尽头,有一道悬崖,崖下一潭清水,深不可测,悠然荡漾,这就是老龙潭的三龙潭,传说是泾河老龙住的地方。

从沙石坡流走来,沿水流方向走到老龙潭的二潭,这二潭是由两个葫芦状的水潭组成,在地势上,前一个潭比后一个潭高两三尺。水从石坡上流入, 又从窄窄的水口喷泻下来,水珠飞扬,十分壮观。潭水绿得发黑。

头潭是由连成一串的五个小潭组成。水从不到两尺宽的水口峡冲出来, 形成小小的瀑布,再从两尺多宽的峡口冲出来,再形成一个小瀑布。两个小银河似的瀑布首尾相接,奇丽非凡。站在这里向前望去,只见一条小溪平平缓缓向这边流来,这小溪的深度只能浸没脚背,宽不过几尺,这极不显眼的小溪,就是泾河的源头。就是这样一股小溪流在峭壁峡谷中,起起落落,九曲十八弯,竟构成老龙潭里种种优美壮观神奇的景象。冲出老龙潭以后,百溪汇集,就形成了汹涌澎湃的泾河。

老龙潭在 50 年代已经修成水库,新修的龙潭水库灌溉面积达 26.5 万亩。

同时,兴建了一座装机容量为 1120 千瓦的龙潭水电站。电站四周,峰峦苍翠, 树木成林,山内渗出的涓涓细流,犹如道道披纱顺坡而下;各种奇花异草布满山野,微风吹动,花香四溢,沁人心肺。越过电站向西,缘山坡攀援而上至缚龙洞与猛虎洞,从猛虎洞(一条长约 30~50 米长的人工隧道)而入,便进入了老龙潭之内。这里西南两面的峭壁约有数十丈之高,仿佛是刀切一般, 北面是陡坡,下面是一里见方深绿色的潭水。一座高 26 米,长 27 米,底宽

22 米的人工栏水坝横挡其前,一座水塔巍巍矗立在闸坝北侧。

老龙潭水库景色绝佳,令人心旷神怡。松柏、花木立于峭壁之上,山雀啼鸣于万紫千红之中。深长的峡谷,绵延在深山峻岭之间。水库的水,平静如镜,阳光投射在深幽的水面时,荡荡的雾气在水上飘逸,真像一面天然宝镜,瑰丽而又迷人。每当夜幕降临,周围的村庄,万家灯火,远远望去像一颗颗的夜明珠,嵌在六盘山土地上。老龙潭以其优美的风姿神韵吸引着无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