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寺与穆斯林
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公共场所,它不仅是穆斯林精神生活的寄托地,也是穆斯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从外形来看,清真寺的建筑艺术和特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有的是典型的中国宫殿式建筑:庭院数迸,宽敞明静,曲栏环绕,松柏碑亭。有的礼拜大殿殿基很高,大殿内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有的建筑于万绿丛中,殿顶飞檐四出,角亭对立成群。有的雕梁画柱、吊灯成群,拱门顶上,大殿深处, 饰以古体金字《古兰经》文浮雕。有的拱门成排,圆顶一塔,辉映对峙。有的塔楼突起,独树一帜。有的高大的拱门前耸立着更高的烛形尖塔,气势宏伟,格外壮观。有的大殿之上屹立着小巧玲珑、精美别致的望月楼。有的四合庭院,古色古香。有的圆顶拱门,月牙高竖。总之,大多都具有中国宫殿式古典建筑特征:对称、协调、朴实、大方、肃穆、庄严、有主体、有陪衬、自成体系。另外,有不少清真寺建筑为纯粹阿拉伯式,或者带有浓厚的阿拉伯建筑艺术色彩。从清真寺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出中阿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清真寺里的设施,主要是礼拜殿、水房、教长室和讲经堂。格底木清真寺(在阿拉伯语中是“古老”的意思)以“三堂合一”的宗教场所著称,即
礼拜堂、澡堂、经堂全集中设于清真寺内。其一,礼拜堂,即做礼拜的大殿, 是清真寺的主体建筑物,多数采用我国古老宫殿的建筑形式,殿脊高高隆起, 飞檐四出,雄伟古朴,显得庄严肃穆。大殿内部,在西墙中间有一个一人多高的浅窑,叫做“米哈拉布”窑,它是标示礼拜的方向,领拜的伊玛目站立在它的正对面,领导教众礼拜。大殿的西北角放置一个木制的小阁楼,叫做“虎图百”楼,是举行聚礼和会礼时宣讲“虎图百”(即宣读“劝谏词”) 的讲台。地面一般都是木地板,上面铺有一排一排的拜毡。大殿顶上挂有许多吊灯。大殿除此之外,别无其他设置。因为伊斯兰教是反对和禁止崇拜任何偶像的。清真寺不像佛教和道教的寺庙那样,摆满了千姿百态的各种神偶像。进入清真寺大殿,显得格外肃穆安静。其二,是净身淋浴的澡堂,也称水房子。内部设施很周全。有给教众作“大净”的淋浴间,用一种特制的吊罐淋水冲洗全身。有专为洗下身,即“小净”而设置的一些小隔间。在水房子的中间,用石头砌一个很大的长方形污水池,上面搭盖一个放置帽子、毛巾和汤瓶的大木架,两边设置两条长座凳,上寺礼拜的穆斯林,就坐在长凳上洗脸洗头洗手脚。污水便都通过暗沟流入水池,再连同他中污水,一并引出寺院。其三,讲经传授宗教知识的经堂,这是设在清真寺内的经文学校, 有经文大学和小学。前者专门培养职业宗教人员,后者对儿童进行一般宗教常识的教育。经文大学设在清真寺正院内的南北厢房,故也称南北讲堂。经文小学设在清真寺的后院,或其他附属建筑物内。
清真寺所属教坊内的穆斯林,统称为“高目”或“哈宛德”。过去,每个教坊设有“学东、乡老”等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征集学粮、学课,收取寺费,管理寺产,维修殿堂,筹办各种宗教活动。现在,改由本坊穆斯林民主选举产生的寺管委员会,负责管理清真寺的事务。
目前宁夏有近 1/3 的人口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有大小清真寺2000 多座,阿訇 2000 多人。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负责全区伊斯兰教教务。
穆斯林居住较多的 11 个市、县,也分别成立了伊斯兰教协会。穆斯林群众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
按照回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每当一些回族家庭迁居于某个新的区域,他们要做的第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建造自己本地区的清真寺,以便于做礼拜,进行各种宗教活动,沐浴,交流信息,商讨本地区同胞中的一些重大事情。因此,本地区的回民家庭中每家都得捐钱和出劳力来建寺。另外,每年清真寺中一切活动的经费以及阿訇的报酬,也都要各家回民捐赠。还有,给子女出生时取经名、结婚,家中老人亡故,以及平时家中宰牛、宰羊时请阿訇念经等,也多少需要付一定的酬金。这些加起来,一般回民家庭每年大约要付出 100~300 元或者更多的钱。这种宗教性的花费,是每家回民生活总消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它相当于回民家庭总收入的 1/10 左右。回民成员是虔诚的穆斯林,他们给清真寺捐款完全是自愿,是出于亲教感情而不是外界的强制。这和信仰佛教的其他民族家庭成员对佛教寺庙的布施是相同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回族家庭往往能从清真寺得到一些实惠。如,所有的清真寺都在城市或乡村人烟稠密处, 这样,平时周围的回族群众可以在里面沐浴,商讨大事,交流信息,或是请阿訇宰牛、宰羊、宰鸡等。他们的家庭有困难时也可以得到清真寺的帮助。回族家庭给清真寺捐款,不仅为了来世的幸福,同时也为了在现实生活中能得到帮助。他们还有权和教坊中其他回族教胞家庭一起选聘教长。如果教坊
中教长不能很好地为坊民家庭服务,教民可以开会决定解聘并另聘教长。所以,伊玛目当上某一教坊的教长之后,他往往乐于努力工作,为本教坊回民服务并有责任帮助坊民家庭解决俗事,否则,他会遭到解聘。这种聘任制中体现出来的宗教民主,是伊斯兰教深受回民欢迎,而且许多回民家庭乐于花费钱支持它的重要原因。
每逢主麻日和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等纪念日,清真寺便成了穆斯林集会的场所。届时,阿訇们便向穆斯林宣讲《古兰经》、教义、教律、教史及宗教故事。清真寺聘有教长,我国回族大多都称“阿訇”,新疆穆斯林称“毛拉”,主持教务和开学讲经。他们的学生、徒弟叫做“满拉”或者“海里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