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地名特征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时代和一个地区自然的或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等等)某些情况, 所以,某种意义上,地名是人类发展的活“化石”。把回族与地名联系起来, 探索回族聚居地地名,对于了解中国回族的来源、结构、分布,回族的军事生活和经济生活,宗教生活,宗教传播路线均有积极意义。回族地名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下列途径:

第一,“地名搬家”。回族形成前后,就与人口的迁徙、频繁的移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元代大量的回回人随元朝统一中国,四处征战,为形成回族今天大分散小聚集的格局打下了基础。明初,为了振兴农业,政府采取移民垦荒的措施,史称洪武移民。“靖难之役”后,又有永乐迁民之举,许多回民也随之迁往全国各地。到了清朝尤其是清同治后,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强行将陕西、甘肃、银川、金积一带的回民迁徙到今固原地区,形成了现今全国最大的回族聚居区,为了纪念原居地,现今固原地区的许多地方保留了陕甘两省的地名。从陕西大荔、渭南等地的回民迁至今宁夏的径源,至今已有 120 年的历史,为了怀念故乡,有的仍以原籍村名称呼新建村寨。如大园子、小园子、伍家、拜家、马家(今大荔所豁);王阁村、金家、白马营、北营、南营(今渭南一带)等。有的以原地名结合本地地形而命名,如现大荔下寨一带分布的三合号、赵家、张家堡子等,今依次排列在新民乡石

嘴川的三合庄、赵家川、张家台子。泾源的平凉庄,乃是甘肃平凉县迁来的回民命名。西吉县玉桥村以前叫乔家寨子。清同治年后,陕西玉桥村的回民, 被迁徙到此定居,为怀念故乡,废弃旧名,沿用故乡玉桥村名至今。

回族长于经商,往往从一个地方落籍另一个地方,为了表明自己原籍所在,有些回民就用所在地的名字来称呼新地名。如,现今新疆乌鲁木齐市回民区有陕西巷、河州巷、固原巷之地名,巷子内有相应的同名清真寺。据史载清末陕甘宁的回民拉骆驼到迪化经商,商队落脚于此地,渐渐发展到现在的规模。

第二,由屯田地形成的回族居住点。元代,回回人参加了成吉思汗统一中国的征战。他们被编入了“探马赤军”,战时打仗,平时在“社”的编制下生产。随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兵农”变成农民,军屯变成民屯。这种兵农合一的屯田在回族历史上尤具特色,并由此形成营、屯、寨、广等地名,对后来回族聚居区地名有直接的影响。明代大量回回人从军和屯垦,军屯与民屯区分不很明显。宁夏固原地区的老三营、上马营、下马营、哨马营、黑马营、上北屯、下北屯等地名,都是明代留下的地名,这些屯田地形成了今日回族居住点,今西吉县的穆家营据说是明朝回回将军沭英的牧马屯垦之地,今成为西吉的回族聚居地。

第三,以伊斯兰教建筑命名。例如银川的中寺巷,银川郊区通贵乡的大寺庄,同心县羊路乡的寺门,径源县的下寺,固原县的礼拜寺川,海原县的王大寺套,都因该地建有清真寺而得名。道堂和拱北是穆斯林办教门和纪念有名望先辈的地方。银川郊区红花乡的拱北庄,相传有一名伊斯兰宣教士, 清代由新疆至宁夏宣教井传授织毯技艺,归真后安葬于此而得名。银川通贵乡的道堂庄、固原县的拱北梁,都因有尔林的人归真后建造拱北道堂,并成为地名。我国的清真寺命名往往以方位或地方名而称,如西安的西大寺(大学习巷清真寺)、西宁的东关清真大寺、银川的南关清真大寺、沈阳的北大寺;以地方名相称的清真寺,如西藏拉萨清真寺、沧州清真大寺、开封清真寺、烟台清真寺、北京丰台清真寺、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北京牛街礼拜寺, 上海小桃源清真寺。从地名学的角度看,这些清真寺的命名具有准地名的资格,但它在一定的区域又是最明显的城市建筑,说起来很容易记忆,并很快就会找到它的方位地点。

第四,以回族人物命名。宁夏海原县的九彩坪是清同治年间,尕得林耶门宦第 7 辈道祖往返采地九次定于此地,和原已有野生韭菜谐音加地形得九彩坪之地名。又如,河北献县的本斋村,以回族英雄马本斋名字命名。

第五,以历史的史实为基础而形成的地名。如,泾源县黄花乡的崇义村, 因清宣统三年(1911 年)回族宗教人士马光烈在此建崇义军而得名。泾源县新民乡的十二堡,因清代为控制回族的流动,连筑 12 个碉堡,因而至今流传此名。清同治年间统治阶级对回族进行了大规模的镇压和屠杀,至今宁夏固原地区还留存倒回沟的地名。

第六,回族经济特色的反映。回族从诞生起:就没有单纯地经营农业,往往同畜牧,业、手工艺、商业紧密相联,善于经商成为回族的一大特征,因此,回族许多地名,反映回族经济的特色。如同心县韦川镇的牛圈塘、羊圈塘;西吉县的牧羊湾、黑牛坪、羊路沟、羊湾子,因回族牧养牛羊得名。回族由于生活上的禁忌,经营饮食服务业是他们的传统行业,尤其以牛

羊肉、皮毛、下水的交易和制做而闻名,这些地方便以交易的物品命名,如

银川的羊肉街口,固原县的牛角湾、牛犊湾、骆驼巷,这些地名都与回民交易牛羊骆驼有关。

第七,回族姓氏地名。姓氏地名是指以姓氏为专名加通名构成的地名。回族姓氏地名在通名的应用上,突出了民族特色,营、坊、屯、户、庄等地名通名为回族应用最多最广,在回族聚集区最明显。回族穆斯林实行教坊制度,及回族先民居住的“蕃坊”之名的影响,“坊”字通名在回族居住区频繁使用,例如银川郊区的杨家坊、周家坊、苏家坊。以户字通名的地名如永宁县的纳家户,贺兰县的保家户,平罗县的老户。回族大量居住在农村,姓氏加庄子地名特别多,如固原有兰大庄、善家庄、明家庄、哈庄子、闪家、沙庄、金家庄。

回族姓氏虽然通用汉姓,但许多姓氏在汉姓中极少见,在宁夏回族聚居区便保存了许多这样的姓氏地名。如,固原妥家山、海家庄、马家庄、母家洼、撒家湾、陕家庄、阿家沟、剡家台;西吉县喜家湾、虎家湾、冶家沟、连家嘴;海原县花家庄、买家川。

在宁夏回族聚集区也有两个以上姓氏组成的地名,如同心县的黑王家, 泾源县的者伍村,隆德县的李哈拉、毛李家,西吉县的李满沟、王家哈、刘马家,固原县的黑马庄。

最后是姓氏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具有自然特色的姓氏地名。宁夏南部山区处在黄土高原,以表现黄土高原地貌的塬、埫、垴、梁、岗等地名通名的特别多。固原县的计家垴、马家梁,海原县的闵家埫、马源等。岗是指川坡地,同心县有名的洪岗子,是伊斯兰教“虎夫耶”门宦老人家洪寿林的居所地,以洪姓加地名通名命名。堡、集等地名通名多半用来指贸易的地名,也指其自然形态。如西吉县的单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