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名。又因这一宗派的实际创始人法藏(643~712)被武则天赐号为“贤首”,后人又称为“贤首宗”。据记载,这一派开创于陈隋之际的杜顺(557~640)和智正(559~ 639)。由于杜顺参加政治活动,与唐代上层统治集团交往较多,被后人推奉为华严第一代祖师。华严第二祖为智俨(602~668)。法藏与皇帝武则天及朝廷贵族交往较多,政治活动能力较强,为华严宗开创奠立了基础,为华严三祖。法藏著作甚多,有重要影响的有《华严经探玄记》、《华严经旨归》、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经义海百门》、《华严金师子章》等。法藏死后,他的弟子静法、慧苑作《刊定记》,对法藏学说作了一些修改。约六十年后,澄观(760~820)中兴华严宗,称为华严第四祖。第五祖为宗密
(780~841),虽宗述华严,也兼习禅宗。宗密死后四年(845),会昌废佛事件发生,佛教遭受重大打击。又过了三十年(875),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爆发,寺院经济遭到破坏,此宗亦衰落。华严宗流行时间约为一百七十多年,流行的地区限于北方,长安、五台山为其中心。华严宗判教分为“五教”,以《华严经》为最高经典,自称为“一乘圆教”,认为超于当时的一切宗派。宣扬“一真法界”为最高宗教精神境界,主张“六相圆融”,认为世界存在于一个有严密结构、互相依存的关系整体中。认识并体会这一精神性的实体,就得到“一真法界”。智俨门下新罗僧人义湘把华严宗传到朝鲜, 被称为海东华严初祖。
(任继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