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

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性战役。因交战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史称官渡之战。

东汉末,群雄割据。董卓之乱(189 年)后,经过近十年的混战,形成势力最强的两大割据者——袁绍和曹操(见魏武帝曹操)。袁绍于建安四年, 消灭了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占有幽、冀、青、并四州(今河北、山西、山东东北部和河南黄河北部分地区);曹操占有兖、豫二州(今山东西部、河南黄河东南部),并于建安元年把汉献帝迎到许(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越地位。双方各怀野心,企图独霸天下。

建安四年,袁绍组织十万大军,战马万匹,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 企图直捣许,一举消灭曹操。五年正月,曹操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率军东进徐州,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逼降关羽,占据下邳(今江苏邳县南)。接着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严阵以待。二月,袁绍派大将颜良南下,包围了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操只有两万兵马,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于是采取声东击西,分其兵力的作战方针。四月,率军从官渡到延津(今河南延津北), 做出要北渡黄河袭击袁绍后方的姿态。袁绍急忙分兵西迎曹军。曹军乘势进袭白马,杀袁绍大将颜良,袁绍闻讯派兵追来,曹军又斩袁绍大将文丑。曹军士气大振,然后还军官渡,伺机破敌。七月,袁军主力进至官渡北面的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八月,接近官渡,军营东西长达数十里。曹操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双方在官渡相持了数月。在这期间, 曹操一度准备放弃官渡,退守许。荀■提出,撤退会造成全面被动,应该在坚持中寻找战机,出奇制胜。曹操依其议。十月,袁绍派淳于琼率兵一万多押送大量粮食,囤积在袁军大营以北约四十里的故市、乌巢(今河南延津东南)。沮授建议袁绍派兵驻扎粮仓侧翼,■以防曹军偷袭,遭袁绍拒绝。谋士许攸也提出,趁曹军主力屯驻官渡、后方空虚的机会,派轻兵袭许,袁绍又不采纳。许攸投奔曹操,告知袁军的虚实。曹操果断地决定留曹洪、荀攸固守官渡大营,亲自率领步骑五千偷袭乌巢,半夜到达,乘袁军毫无准备, 围攻放火,焚烧军粮。袁绍误认为官渡曹营一定空虚,派高览、张■率主力攻打,而只派少量军队援救乌巢。结果官渡曹营警备森严,防守坚固,未能攻下。同时,曹操却猛攻乌巢,杀死守将淳于琼,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消息传来,袁军十分恐慌,内部分裂,张■、高览率所属军队投降曹操。曹操乘机出击,大败袁军,歼敌七万余人。袁绍父子带八百骑兵逃回河北。两年后,袁绍郁愤而死。此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卢开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