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冻土地貌

一、冻土及其分布

冻土是指处于 0℃以下,并含有冰的土(岩)层,按其冻结时间的长短, 可分为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季节冻土和常年不化(冻结持续三年以上)的多年冻土两类。

多年冻土以地下最高地温 0℃为界,分为上层夏融冬冻的活动层和下层终年冻结的永冻层。每年冬季,上、下两层冻结连接在一起,但由于活动层的地温随气温而变化,各年冻结深度有所差别,因而,有时在活动层与永冻层之间,出现薄层隔年融土或隔年冻结层(图 6-17)。

全球冻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和垂直地带性规律。自高纬度向中纬度,多年冻土埋深逐渐增加,厚度不断减小,年平均地温相应升高,由连续多年冻土带过渡为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季节冻土带。极地区域冻土出露地表, 厚达千米以上,年平均地温-15℃;到北纬 60°附近,冻土厚度百米左右, 地温升至-3℃~-5℃;至北纬约 48°(冻土分布南界),冻土厚仅数米,地温接近 0℃(图 6-18)。在我国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纬度相距一度,冻土厚度相差 10~20 米,年平均地温差 0.5℃~1.5℃。

高山地区冻土的分布,主要取决于海拔高度的变化。海拔愈高,冻土埋深愈浅,厚度愈大,地温愈低。如我国西部山区,每升高 100~150 米,冻土埋深减少 0.2~0.3 米,厚度增加 30 米,年平均地温降低 1℃。

冻土分布的地带性规律,还经常受到海陆分布、物质组成和地形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

冻土的演化,主要受温度的控制。地表现存的多年冻土,大部分形成于第四纪冰期时。随着冰后期气温的上升,全世界多年冻土具有退化的总趋势。这表现在欧洲冻土的南界,从北纬 42°的法国中部和多瑙河中游,退缩到现在的北纬 68°的挪威北部;阿尔卑斯山冻土下界上升量达 2500 米以上。我国东北冻土南界则从北纬 42°退到现在的北纬 48°附近;西部山地冻土下界上升了 500~1000 米。由于冻土的退化,因而引起了各地冻土地貌类型、规模的显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