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貌调查内容
地貌调查的内容随任务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着重于地貌形态、地貌的组成物质、地貌成因、地貌过程、地貌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地貌年龄等方面内容。
(一)地貌形态的观测
地貌形态的观测主要是形态特征和形态计量两方面: 1.形态特征的描述。
即定性分析,按地貌等级的不同,分三个层次描述。首先是大型地貌, 如山地、高原、丘陵、台地、盆地和平原等的描述;然后是次级地貌,如谷
地、阶地、洪积扇、河漫滩等描述;再次是地貌要素的分析,所谓地貌要素, 即组成某种地貌的最基本单元(棱、角、面),如阶地由阶地面及斜坡组成; 山由山顶(棱)、山坡(面)和山麓三者组成。
2.形态计量的描述。
即定量分析,如果要对形态特征作深入描述时,必须要作计量描述,如说“山高坡陡”,山高究竟是 1000 米抑或 8000 米,坡陡究竟是 40°抑或 90
°?都要作量的表示。因此有关地貌的面积、长度、高度、宽度、坡度、深度、密度等等,都要用数据说明。这些数据可用仪器测量或在地形图、航片等量测后获得。
(二)地貌组成物质的分析
地貌组成物质对于解释地貌的成因有着重大意义,如阶地因组成物质的不同而划分出侵蚀、堆积和基座三种阶地。分析组成物质时,首先区别开是岩石抑或是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若是岩石,则应判断属哪种岩类,它的软硬程度、组成矿物、岩石的结构和构造等对地貌的影响。若是松散沉积物,则应确定它的成因类型,只有这样才能分析沉积地貌的成因。
(三)地貌的成因分析
地貌的生成,除了组成物质影响外,还有构造、营力(内、外力)和时间(时间长短)等影响。构造和内力对地貌的影响主要是在中生代之后,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影响为最重要,它主要表现为地壳升降、断裂、火山和地震活动等。外力作用主要是对等级较低的地貌。由于地貌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善于运用综合观点与主导因素观点进行分析。如华南的冲沟和崩岗地貌的发育与风化壳的性质及其厚度,降雨量及降雨强度,植被覆盖度, 人为作用及新构造上升活动等多方面有关,其中又以植被、风化壳、降雨及人为因素影响最大。
(四)研究地貌之间的相互关系
地貌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地貌既有新生性,也有继承性,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成因关系。如现代雪线以上出现的冰斗,往往与构造上升或气候变冷有关;山地中出现多级夷平面又与地壳多次上升有关。
(五)现代地貌过程的观察
某些地貌在历史时期内发生迅速的变化,如崩塌、滑坡、沙丘移动、海岸侵蚀、泥石流、地陷、风化壳侵蚀(水土流失)等等;它们作用时间短, 都可能造成地貌灾害,在地貌调查中都应详细观察,并进行仪器测量,其资料对于生产建设和防治工作均有重要意义。
(六)地貌年龄的确定
地貌年龄包括绝对年龄和相对年龄二种,前者是指地貌形成的距今具体年龄,后者是指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即属早或晚,老或新的相对关系。
相对年龄的确定方法主要有: 1.相关沉积法。
要确定调查区内侵蚀地貌的年龄,可利用相邻的沉积地貌内沉积物年龄去确定侵蚀地貌的年龄。这是因高地的侵蚀与低地的堆积有着对应的关系, 而且时间一致,因此如果知道了沉积物的年龄,那么侵蚀地貌的年龄也可确定。
- 年界法。
要得知侵蚀面的年龄,首先要了解侵蚀面上堆积物的年龄,因为侵蚀面的年龄是在该面的岩层生成之后与覆盖在该面之上的堆积物年龄之间。
- 位相法。
按地貌的发生规律,位置越高的地貌年龄越老,如河流第三级阶地比第二级老,第一级阶地又比第二级新。
- 地貌对比法。
它与地层对比法类似,相近的两种高度相同的地貌,生成时代可以相同, 如石灰岩区的水平溶洞与邻近河流阶地对比。
- 岩相过渡法。
同一成因的堆积物类型,其岩相可能有差别,但时代应该相同,如同一时期的洪积物,由扇顶至扇缘,由粗变细,逐渐过渡,如果知道当中一段的年龄,则它段年龄亦可断定,整个洪积扇的年龄也因而得知。
两种相邻的沉积地貌,如潟湖与拦湾坝,虽沉积相和地貌形态不同,但沉积时代应大致相同,因两种地貌沉积物的接触关系是犬牙交错的。
绝对年龄的测定法:绝对年龄则需在野外采集有关沉积物的样品,再通过实验室分析才能得出,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潟 14C 法、钾—氩法、铀系法、裂变径迹法和热释光法等(表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