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貌调查程序
地貌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野外调查阶段和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 1.确定调查任务。
每次地貌调查都有专门任务,为解决某种项目或某个地区地貌而进行, 因任务不同,所调查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也不同。
- 收集资料。
全面收集前人有关调查区的地貌、地质和自然地理等方面资料,并加以研究整理,提出与本次调查有关问题,以便在调查中解决。此外,还要收集卫片和航片,加以解译,以便对调查区的地貌得到初步了解。选择调查区的地形图底图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它是地貌调查的主要依据之一,选用地形图底图时应当用较大的比例尺,便于较准确地定位和进行野外填图。选定地形图之后,同样要先作判读工作。
- 制定调查计划,具体内容有:
-
提出调查的目的要求。
-
介绍调查区的地理概况,包括区位、自然地理、地质构造、自然灾害及交通等。
-
提出调查方法和技术要求、器材装备、工作量、工作人员的配备、经费及时间安排。
- 提出预期成果。
(二)野外调查阶段
主要进行路线和点的观测,详细记录观测内容,填绘和测量地貌图和剖
面图,采集样品等,具体做法是:
1.踏勘。调查开始时,应先对调查区作全面概括的了解。为此,先选择多条方向不同路线作初步勘察。踏勘路线要尽量穿越地貌类型多的、横切河谷和山地走向的、剖面露头好的地区。最后确定主要调查路线,以便详测。 2.路线详测:这是调查中的最重要环节,做法是在路线上选择有代表性
的观察点详细观察,进行记录、填图、测量剖面图、采样、照相及素描等。调查路线可能有多条,每条路线的观察点有多个,当完成了所有观察点的观察时,也就是完成了总的调查任务。
3.阶段性资料整理:目的是及时清理记录内容,校正错误,并对资料作初步归纳分析,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深入或补漏,纠正填图上的错漏;对采集的样品应按测试要求,进行分类整理,有的可作初步鉴定。
(三)整理阶段
-
资料的整理:主要把野外记录进行复核校正、归纳和综合分析,写成调查报告。
-
样品处理:将野外采集的样品如岩矿、土样、化石、古土壤等,按分析要求进行鉴定和实验室分析测试,其结果应写入调查报告中,作为成果内容之一,此外对照片应进行挑选、剪接或放大,并注上摄影地点内容,附入调查报告中。
-
编绘图件:包括地貌类型图、剖面图和柱状图(有钻孔的观察点)等, 应将这些野外草图与前人的图件对比,修改补充,最后确定其内容,并按制图标准清绘成图,作为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
-
编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地貌调查的主要成果,内容应包括下列各点:
-
前言:包括调查目的要求、调查区位置、面积、采用的调查方法与手段、调查日期、完成的调查项目和成果。
-
调查区的地理概况:包括地势、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概况及交通概况。
-
区域地质概况:主要是影响地貌发育的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质发展史概要。
-
地貌分析:是调查报告的重点部分,内容包括地貌类型的划分及各类地貌特征、分布,地貌发育原因(与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岩性和第四纪沉积物、外力作用等关系),地貌发育过程,地貌发育年代等。
-
结束语:指出调查区内地貌的最重要特征,发育规律或模式,地貌的利用与改造意见,存在问题等。
-
附上有关图件和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