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片流、暴流侵蚀与水土保持

片流和暴流侵蚀造成了水土流失,这是地貌塑造过程中产生的破坏现象,属一种灾害。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表现在: 1.破坏土地资源,恶化自然环境。

片流和暴流侵蚀,直接破坏土地,把坡地切割成千沟万壑的劣地,原有的耕地面积因受侵蚀而减少,或者完整的大片土地切割得支离破碎,利用十分困难。在华南坡地的侵蚀强度较大,据估算片蚀区的年侵蚀模数约 2000~ 8000 吨/平方千米·年,平均每年蚀深为 0.13~0.53 厘米;沟蚀区约 8000~

15000 吨/平方千米·年,平均每年蚀深为 0.53~1.0 厘米;崩岗区约 15000~

50000 吨/平方千米·年,甚至更大,平均每年蚀深为 1~3.3 厘米。深 1 米

的侵蚀沟大约 10 年内即可形成。受侵蚀的土地上,最肥沃的表土层首先遭到冲刷,残留下来的是大片沙砾,土壤肥力迅速下降。据研究,北方黄土区以每年流失表土 1 厘米计算,每亩耕地失去的表土达 8 吨,损失养分氮、磷、

钾在 180 千克以上,成为跑土、跑肥、跑水的三跑地。2.毁坏农田,降低土地生产力。

水土流失不但破坏了地面,而且还将大量沙石冲入下游农田,使熟化的耕作层被埋没,农田不能耕种,同时酸性较大的黄泥水一起浸入农田,使作物生长大受影响。在广东,由于水土流失而受害的农田达 9.2 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3%。

  1. 淤塞河道、水库,影响航运,加剧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区下泄的洪水,大量泥沙被冲入河床和水库,使河床和水库淤浅。如黄土高原区,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量达 18 亿多吨,成为世界上输沙量最大的河流。它的下游河床淤高成了地上河,而且决口泛滥频繁,河床多次改道,成为灾害严重的河流。在广东,1950 年以来断航河道长达 3858 千米,其中因土水流失而断航的占 23.8%。粤东最大的河流韩江下游,河床每年平均淤高 3.5 厘米(潮州)至 6 厘米(澄海),有的河段高出平原 1~3 米,每年带出海岸的泥沙使海滩加高 10~15 厘米,向海延伸 20~30 米,这不但影响了河流的排水能力,加剧了内涝威胁,而且影响了港口的发展。因水土流失使水库库容减小,降低效益的例子在广东的 851 座中小型水库中占了 11.6%。由于河床和水库淤积,又往往造成下游地区灌溉和排涝困难,旱涝灾害加剧。

  1. 恶化生态环境,加重了灾害。

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劣,水源减少和自然灾害增加。首先,在水土流失区,由于土壤沙化,砾石多以至岩石裸露,在无植被覆盖或覆盖较差的情况下,阳光直射地面,因此气温和土温变幅增加,蒸发量增大,土壤含水量减少,在无雨或少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旱害;多雨时又易出现洪涝灾害。

(二)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改良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上,主要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两方面。以工程保植物,以植物护工程,才能相得益彰。但两者比较, 又应以生物措施为主。

  1. 生物措施。
  1. 植树造林及封山育林:水土保持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人工植被覆盖。目前森林资源普通缺乏,因此造林不仅要提高森林的覆盖率,而且还要建立森林群落的合理结构,例如在南方要改变单一的针叶林(松、杉)结构,

形成多层次的混交林结构,以加大森林郁闭度,发挥森林的最大生态功能。对丘陵台地区的疏林地、幼林地和新造林地以及石灰岩石山都应封山育

林,特别对山脊阳坡、陡坡(>25°)及高丘陵地要实行全封山,以加快森林的恢复。

  1. 育草种草:育草、种草是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效益的另一重要措施。如果只注意造林(乔、灌木)而忽视育草,则会出现空中一片绿,地面光秃秃的现象,地表水土流失将仍然发生。实际上乔、灌、草的水土保持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草被起着快速的和地面层次的保护作用,而树林起着上层的和长期的保护作用,两者均不可代替。
  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具有效益快且明显的特点,它也为植被覆盖提供了条件。主要做法有下列几方面:

  1. 沟头防护: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设计原则是上拦下堵中间削,达到节节拦蓄的目的。沟头防护工程即为上拦的一种措施,它是在距崩岗或侵蚀沟顶部若干米远的地方,沿等高线方向修筑截流沟(天沟),它起着拦截坡面片流进入沟谷或崩岗进行破坏的作用。

  2. 沟床拦蓄工程:它是在崩岗出口、沟口或沟床内修筑谷坊,即所谓“下堵”。其作用是将出现在崩岗和沟谷内的水沙加以拦截,它一方面提高崩岗和沟谷的暂时侵蚀基准面,使侵蚀减弱;另一方面又不使洪水挟带的泥沙冲入农田,起着保护下游土地的作用。对于大型的沟谷,除了在沟口筑第一道谷坊外,还要向上游修筑第二道、第三道谷坊,并配合植被覆盖,以发挥谷坊的最大效益。

  3. 削坡开级工程:它主要是治理崩岗的工程,由于崩岗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它四周陡壁的强烈崩塌,为此可采用人工措施,将陡壁从上到下进行人工削坡,开成层层阶级,亦即“崩口台阶化”,或称“中间削”。这样会使崩岗很快地稳定下来,效果明显,但削坡工程大,成本高。

  4. 改变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严禁陡坡开荒,对坡地的耕垦要控制在25°以下。要改变顺坡开荒、全垦及刀耕火种的恶习,在可耕的坡地上种植, 必须修筑水平梯田。在种植方式上实行间作套种,减少土层翻动。以上都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