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第一颗国印

1949 年新中国诞生前,政协筹备会为准备新中国的成立,需要制作一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印鉴。周恩来总理委托陈叔通去上海物色治印专家制此“国印”。陈叔通找到杭州西冷印社创始人王福庵说明意图后,王便推荐了自己的学生顿力夫。

顿力夫原名顿立夫,因靠卖力为生,故改名力夫。民国初年,王福庵旅居京华时,雇用顿力夫为黄包车夫,兼做杂役。后随王到了上海。顿力夫跟随王福庵多年,办事勤劳,虚心好学。他在打扫书房时,总是把王福庵丢在纸篓里的印稿当作宝贝似的一一收藏起来,暗暗地悉心钻研、习刻,渐通治印。一天,顿力夫拿着一张被王福庵丢弃的印稿问王:“先生,此处甚佳,

为何再改?”王听了一惊,想不到这个车夫也懂此道。于是就当场叫他试刻一石,更使王大为惊奇,一问才知道顿力夫是在工余时间勤学苦练的。王福庵遂破格收他为徒,尽心传授技艺。顿力夫遵循良师指点更加刻苦钻研,终于成为杭州西冷印社治印名家中的佼佼者。

这次他接受镌刻国印任务,心情异常激动,这不是普通印章,而是一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印鉴。他根据陈叔通转达周恩来的具体要求,精心刻制, 果然不负众望,按时圆满完全了任务。这颗印的镌刻技艺十分精湛。

新中国成立前夕,陈叔通把国印交给了周恩来。周恩来仔细端详后,高兴得连声称道:“刻得好,刻得好!但不知这国印出自哪位治印名家之手?” 陈叔通作了介绍,并由衷地感叹道:“一个苦力竟成为治印名家,真不容易呀!”周总理意味深长地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是由千千万万个苦力拓凿而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