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它产生于 30 年代。1931 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迅即侵占我东北三省,又把侵略魔爪伸进华北。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东北人民奋起组成义勇军对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全国人民抗日呼声日益高涨。为了宣传和推进抗日救亡运动,我党在上海文化界的领导人之一、著名戏剧家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风云儿女》。他很快拟出电影文学故事梗概, 为影片主人公创作了长诗《万里长城》,这诗的最后一节就是后来成为影片主题歌的《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就在这时,田汉被国民党逮捕。后由左翼戏剧家联盟负责人夏衍接手完成《风云儿女》的台本。

我国著名作曲家、由田汉发展入党的中共党员聂耳,当时也接到反动派要迫害他的警告,党组织决定让他出国暂避。聂耳主动找到夏衍,要求承担影片主题歌的谱曲任务。夏衍十分信任地把《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交给了他。聂耳抓紧离国前的短促时间谱出了初稿,到日本后又寄回了经过修改的定稿歌谱。

1935 年 5 月出版的《电通画报》,首先刊载了《义勇军进行曲》,接着

又灌制唱片。同年 7 月,《风云儿女》上映,上海到处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随着“一二·九”运动,它又传遍了全国。1940 年以后,这支歌经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的热情歌唱和灌制唱片,在全世界传播,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一支战歌。

《义勇军进行曲》曲调高昂激越,气势磅礴,显示了祖国的尊严,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坚决反抗的精神。它激励着中国人民去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49 年 7 月,《人民日报》刊登了新政协筹备会征集国旗、国徽和国歌的启事。为选出“人人会唱”又“人人爱唱”的国歌,由田汉、沈雁冰、欧阳予情等组成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另聘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为顾问。筹备会收到的国歌应征稿比较多,但大家都感到不够理想,并认为在短时间创作出理想的国歌词谱是困难的。9 月,政协一届全体会议各小组代表在讨论国歌问题时,意见很不一致。

9 月 25 日,毛主席、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邀请一些人开了国旗、国徽、

国歌的协商座谈会。会上徐悲鸿提出以《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的建议,得到了刘良模、梁思成、张奚若等人的支持。有些人对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提出异议,认为现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已被赶出大陆, 中国从此进入太平盛世,又何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主张改掉这一句。也有的人提议只用曲谱,另行配词。郭沫若还拟就三段新词。然而张奚若坚持认为原歌词有特定的时代意义,并举法国国歌《马赛曲》为例,主张没有必要改词。周恩来发言,提醒大家要“居安思危”、“安不忘危”, 并预言新中国成立以后,还会有帝国主义侵略我们,国内反动派还会兴风作浪,倒不如留下这句话,可以担醒我们保持警惕,防止敌人破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他高瞻远瞩的分析,大家纷纷表示赞成。最后毛主席归纳说,大家认为以《义勇军进行曲》作国歌最好,意见比较一致,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 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的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大家热烈鼓掌表示赞成。

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做出决议, 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会议认为歌词中的某些字句虽然已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但不必加以修改,以利于“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状态,发扬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

粉碎“四人帮”后不久,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于 1978 年 3 月 5 日通过了为《义勇军进行曲》配上新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但是一首定了型的经典性的歌曲,换了新词反而令人不习惯了。随后人们还认为修改国歌歌词的理由难以成立,呼吁恢复原国歌歌词。

4 年后,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于 1982 年 12 月 4 日又通过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歌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