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边界的变迁

波德边界问题应追溯到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争的结束使

18 世纪末被俄普奥第四次瓜分的波兰国家得以重建。波兰与德国的边界由凡尔赛和约确定,除传统的波兰领土外,波兰获得了原属德国的西普鲁士,建立了通往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在波兰与前苏联边界问题上,西方列强建议划一条以民族划分的边界,又称寇松线,这条线以东的居民大都为非波兰人。但随即发生的苏波战争导致了里加条约的签订,波苏边界划定在寇松线以

东,又称里加线,它使波兰获得了大片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领土。1939 年 9 月, 希特勒德国发动闪战战,越过德波边境侵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前苏联军队随即越过苏波边界进入波兰,并与德国签订莫洛托夫一里宾特洛甫“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1941 年 6 月,法西斯德国越过德苏在波兰的分界线进攻前苏联,前苏联对德宣战后,迫于英美及波兰人的压力,废除了与德国分割波兰的协议,但坚持战后的苏波边界应为寇松线。德黑兰、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关于波兰边界都引起激烈争论,最终达成的协议是:原德国的东普鲁士北部划归前苏联俄罗斯联邦,包括哥尼斯(现称加里宁格勒);东普鲁士其余部分划归波兰;波兰还取得了两次大战间的但泽自由市领土;寇松线作为波兰与前苏联的边界;为补偿波兰割给前苏联的寇松线与里加线之间的广阔领土,决定将波兰与德国的边界西移至奥得河与西尼斯河一线,并将奥得河西岸出海口处的斯德丁(今称什切青)港也划归波兰。新的波兰西部边界与原波德边界之间的 700 多万日耳曼人逃亡或被驱逐到德国,但仍有数百万德意志人留在这里,形成波兰的日耳曼少数民族问题。另外,200 多万东普鲁士的德国也被迫逃到东、德国, 而几百万从划归前苏联的原波兰属土上流散出来的波兰人则被安置在波兰所获得的德国领土上。波兰边界就这样确定下来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