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分析理论的评价
弗洛伊德开创的理论,改变了对人的观念。这个规模庞大的理论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既有对意识层次的剖析,又有对无意识本能的深刻挖掘;既有对人格结构的分析,又有对它的内部组织的动力关系以及发展历程的阐释。而且,从实践角度来看,他的理论既出自临床经验,又对治疗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所有这一切,使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不长的时间里很快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一时引起了轰动性的反响和相当普遍的支持。
当然,弗洛伊德的理论之所以赢得了大众的拥戴,另一个主要的历史背景,是因为当时处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禁忌主义历史时期,人的许多本性受到严厉压制,这使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的本能观和无意识理论在解释病因方面获得了被接受的机会。在当时,弗洛伊德的理论俨然是对人本性的肯定,这使他赢得了世界。
弗洛伊德的理论所引起的轰动和热潮,与它受到的批评成正比。
一方面,心理分析的理论很快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尤其在美国,弗洛伊德赢得了极大的声誉,有关心理分析的书籍纷纷入市。而另一方面,心理分析理论中几乎没有哪一部分不受到强烈的批评。
对心理分析的首要批评,是认为它模仿模糊,非操作化,无法进行控制和检测。
弗洛伊德有许多概念是他头脑的想象的产物,这些概念难以接受科学的测量和评价。弗洛伊德本来并不是心理学家,这就无怪乎他构造理论的方式和结果不合乎现代心理学的“科学”标准。
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另一类批评,是认为这一理论“是出色的历史,糟糕的科学”。弗洛伊德让病人用事后回忆的方法,然后他对其内容提供解释, 这就无法可靠地预测未来。他过分强调历史根源(早期经验),偏离了引起、维持现时行为的现实刺激。他过分看中生物驱力,忽视个人期望、目标、努力的作用。
最后,由于弗洛伊德的理论主要是以他对病人的临床经验为基础的,他对健康的生活风格所言甚少,没有充分肯定人的积极的一面,没有提供关于健康人格寻求愉快、实现潜能的见解。
他对人的本性持悲观的认识,恰似给人贴上“人之初,性本恶”的标签, 着眼于人不断产生矛盾、创伤、固着、焦虑,更加上“死本能”的概念,人被推上了一条在自我否定中走向死亡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