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克森的人格理论
同前面介绍的两位学者一样,艾里克森也在相当程度上背叛了经典的心理分析理论。一方面,他也和弗洛伊德一样,认为人格结构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3 个部分,其中的本我是人格的原动力。另一方面,他强调自我的重要性,认为自我是个人本体意识同一性的源泉,是个人适应社会环境的保证。艾里克森尤其注重个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人格的影响,认为个体人格是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发展、成长,建立起来的。
艾里克森的突出贡献之一,是他构造了一个庞大的乃至整个心理的人格发展模型,命名为“心理社会性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模型。这个模型用他的新心理分析的观点和概念说明人的发展,并把这一发展过程扩展到人的整个一生。他把这个发展过程划分为 8 个阶段,对每一个阶段,
他都鉴别出一种核心的对立过程,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分析了这一危机正常的解决(增强自我的力量,导致人格的健康发展)和解决失败
(阻碍人格发展)的不同后果,并给出了引导每一阶段走出危机、成功发展的方法。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理论对心理发展所作的阐释,给人们带来了新鲜的认识和极大的启发。他的理论对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道, 构成现代发展心理学两大最重要的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