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理论

班都拉的概念革新

新行为主义学派对传统的理论作了大量革新。其中最著名的,是斯坦福大学的班都拉(Albert Bandura)的工作。他以学习理论为基础,补充以人自身的能动作用,强调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出了新的人格研究方法,形成了行为主义新流派: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既不是由内力驱动,也不是环境的摆布物。人有自己独特的认知过程,它们参与行为模式以至人格的获得和维系。由于人的认知活动首先是人们能够从符号,思考外部事物,可预见行为的可能的结果,而不需要实际去经验它们。这种学习叫作替代学习( vicari-ous learning)或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这是社会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次,人们可以评价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提供自我强化

(自我奖赏或批判),而不必依靠外部强化。第三,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左右。

不难看出,社会学习理论的改良拒绝了经典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强调个.体.、.环.境.、.行.为.三因素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因此,社会学习理论又被称作“交互决定论”(reciprocal determinism)。在这个理论中, 所有的成分对于理解行为、人格、社会生态来说,都是重要的。

新行为观对行为的获得和维持作了系统的说明。首先,人们可以通过观察来进行学习,获得大量信息,了解社会环境,从而获得行为。行为一旦获得,便由 3 个方面调节与维持:刺激:特定的刺激可以决定某些特定的行为在适宜的时间出现;强化:在个体以特定方式进行活动时予以奖励;认知: 把行为同内在标准相比较,提供自我强化或惩罚,从而指引行为。

班都拉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它是班都拉的

理论的核心内容。所谓自我效能是一种信念,相信自己能在特定环境中恰当而有效地作出行为表现。这种信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自信。它是对能力的一组特殊的评价,是一种复杂的自我认识。自我效能以多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知觉、动机,影响活动、任务的效果,也影响环境,因此是重要的人格组织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