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居瑞典

老年的笛卡儿,由于担心虚弱的肺要出毛病,影响他正常的沉思,更是足不出户。因此,当他收到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信时,心情异常不平静。

他为能得到女王的邀请而感到自豪。她邀请他到瑞典去做她的哲学老师。但是,笛卡儿深知,瑞典寒冷的气候对他的身体是很有危险的。可是,女王的恩宠是不能轻易的拒绝的,甚至哲学家也不可能。谁拒绝了,就是对女王的蔑视。笛卡儿进退两难。

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惯以开明君主自居,想把自己的宫廷变成为艺术的庇护所和有学问的人荟萃之处。实际上,她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女人。由于从小受到男人一样的训练,她厌恶娇弱的女子,厌恶艳美的服饰,粗壮的五尺之躯充满了男子气概。她能骑马奔驰十余个小时而不知疲倦,同样也不在乎忍受严寒酷暑。他的性格像钢铁般坚强,身体也十分健壮。当然,她不仅有强健的体魄,而且还有一颗不平凡的多才多艺的头脑。她是内行的语言学家, 通晓七种语言,喜爱科学,热爱哲学。所以,上帝对她格外的恩宠,把精力、体力和智力三者都集中在这个异乎寻常的生命体中。

当女王通过法国大使获得笛卡儿的著作后,就不断与他通信,表示渴望会见“杰出的笛卡儿先生”,甚至派一艘军舰去接他。但是,笛卡儿考虑到自己生于“都兰的花园中”,不愿去“岩石和冰雪中野兽出没的地方”。他一再婉言拒绝了她的邀情,建议读他的书就足够了。他给她写了十分谦恭的信,使她确信,被女王传唤是极大的荣誉,但自己隐居多年,年岁已高,所以请求陛下“赦免不必要的旅行劳累,乞求免除沐浴她优雅风度的阳光”。女王和笛卡儿展开了一场权力和智慧的较量。女王一再坚持,决心把这

位哲学家召唤到她的国土上,她如愿以偿了。1649 年,笛卡儿抵达斯德哥尔摩。23 岁的女王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她的热情和活力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笛卡儿对她缺乏研究古典作品的热情和对哲学的无知感到扫兴。自从到了斯德哥尔摩之后,笛卡儿不仅要与严寒的气候搏斗,而且要与固执的克里斯蒂娜的意志搏斗,因为他必须每天早晨天未亮就到达王宫辅导女王学习哲学。这对于早已习惯清晨躺在床上沉思的哲学家而言,简直是无法忍受的考验,无异于一种摧残。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他抱怨说“在这个国家中,人的血也像河水一样冻成冰。”这样的生活,他只能坚持几个星期, 健康状况逐渐恶化。 1650 年的一天,他在清晨去王宫的路上受了风寒, 两天后又得了肺炎。女王给他派来了一位德国医生,这令笛卡儿非常恼火。当医生准备给他放血治疗时,他严厉拒绝:“不允许你放出一滴法国人的血。”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到瑞典,也许是晚年笛卡儿作出的最不明智的选择。他冒着生命的危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1650 年 1 月 11 日,笛卡儿睁开双眼,用微弱的声音问道:“几点钟了?”

“ 早 上 4 点 钟 。 ” “该起床了,女王在等着我。”他念念不忘自己的职责,希望训练出一

个哲学国王。当他挣扎着爬起来时,又颓然地倒下去了。他轻声地说:“灵魂起程的时间到了。”一颗伟大的哲学头脑停止了沉思。

笛卡儿死后,由于他是天主教徒,信奉新教的瑞典把他埋葬在为未受洗

礼的孩子准备的墓地里。1667 年,他的遗体被运回巴黎,葬于圣格内弗埃蒙特教堂。

笛卡儿的一生是对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的一生。他一生没有担任过公 职,没有参加重大政治活动,也不太喜欢社交。他的著作不过 12 卷,这对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言,似乎少了一点。笛卡儿把大量时间花在旅行、沉思和科学研究上。他的每一部著作在当时都是第一流的。主要哲学著作有《指导心灵的规则》、《论人》、《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论心灵的情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