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的批判
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他写的许多文稿起初是杂乱无章地堆放在一起。大约当他 40 岁时,似乎发现他的哲学思想突然清楚起来,并且声称一切都是从同一性原则和充足理由的原则(即任何东西是它现在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样子,这必定是有某种理由的原则)中推论出来,但他从来没有具体说明究竟是如何推论出来。他的这个思想表现在不同时期写的一些短篇中,主要是《形而上学谈话》、《新系统》、《单子论》。
虽然这些短文并不缺少推理的论证,但它们读起来更像独断的信条或宣言。在这些短文中,莱布尼茨像是学术上的独裁者,居高临下,面对着芸芸众生发号施令。他虽然渴望建立一个哲学体系,但是他又认为这种体系的建立超出了人类的理智范围,因为体系中概念等级的最上层不是别的,而是上帝本身。这可谓是使他不同于其他的哲学家,别树一帜,棋高一筹之处。
而且,莱布尼茨自己也乐于承认他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他说过:“我的体系⋯⋯不是一个完整的哲学大全。大多数的哲学学派在其主张的东西中多半是正确的,但在它们否定的东西中则对的并不怎么多。”这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其思想的真正统一性的钥匙。最好的体系就是开放的系统, 它可以吐旧纳新。因此,最终的体系对莱布尼茨而言,简直是自杀,是无稽之谈。
莱布尼茨曾深入研究经院哲学,尤其对西班牙经院哲学家西斯科·沙雷是终身崇拜。但他同时又为近代数学的简明性以及伽桑狄等人的机械唯物论的世界图景所吸引。莱布尼茨认为经院哲学的缺陷主要是使传统变得僵化和完全封闭,以致无法吸收新科技发明,成为科学发展的头号之敌。但是,近代哲学家们对经院哲学的批判是把“洗澡水和澡盆中的小孩一起倒掉了”。嘲笑经院哲学在逻辑上的强词夺理和概念上的游戏是容易的。但是,应该承认经院哲学的专门学术术语为哲学问题的概念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因 此,对经院哲学术语顽固废弃的结果是近代哲学家们自己哄骗了自己,掩盖了其自身的哲学问题。也正因此,莱布尼茨哲学有向经院哲学回归的倾向, 但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回归,是实现了否定之否定后的回归。
首先,莱布尼茨认为,实体的概念应该是蕴涵着统一性的概念,任何复合物,如果没有统一性,则是一盘散沙,也就不会成为它所是的那个东西。统一性也就意味着不可分性。然而,“物理学上的点”虽然是现实存在,但它具有广延性,因此并非是真正不可分的。“数学上的点”虽是不可分的, 但是抽象思维的产物,而非现实存在。因此,必须寻找真正的实体。“形而上学的点”,既现实存在,又真正不可分。
其次,莱布尼茨认为,单就广延性来看待物质实体就会陷入“不可分的
点”与“连续性”的矛盾而得不到解决。机械的原子论者和笛卡儿主义者都已迷途于“不可分的点和连续体构成的迷宫”。物质世界应该既是一个连续体,又是由不可分的单元所构成。
最后,莱布尼茨认为,实体应该是独立自主的。机械论者把世界看作一部机器,其各个部分也都是机器,活力论者把世界看作一个巨大的动物,其各个部分也是动物。笛卡儿倾向于机械论,但他面对理性和认识时就畏缩不前了。莱布尼茨不以任何方式去限定机械论的作用范围,而是使一切机械论的解释最终都依赖于形而上学的活力论。因为,一个力本身是无法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这就像一种颜色、一点头痛、一个微笑不能转移一样。所以,莱布尼茨得出结论,由于和别的实体相互作用,每个事物都从属于机械论的决定论法则,但是,这种相互作用的能力最终依靠自动的变化, 这种自动的变化则产生于生命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