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结局

1714 年 9 月,莱布尼茨终于再次从维也纳回到汉诺威。但是,由于最初任命其为图书馆馆长的那位公爵及其继任者先后去世,新任公爵,即后来出任英国国王的乔治一世,对莱布尼茨素无好感,加上对他友善的两位郡主, 即乔治一世的母亲苏非娅以及腓特烈一世的王后苏菲娅·夏洛蒂先后都去 世,莱布尼茨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坏,尽管乔治一世对他的许多怪癖采取了异常容忍的态度。

确实,莱布尼茨的晚年是相当悲惨的。在他快到 70 岁的时候,他仍然想去完成尚未完成的工作,并且想从事新的工作,然而他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 他已经无法开始新的生活。这对一颗伟大孤傲的心灵而言,无疑是最不愿意承认的事情。死神已经降临了,天使们正催促他赶快上路。1716 年 11 月14 日,由于痛风和腹绞痛卧床已一周后,莱布尼茨平静地死在他的秘书和车

夫面前,终年 70 岁。他被埋葬在诺伊斯塔特教堂中。

由于过分爱慕虚荣,莱布尼茨不停地奔波于各宫廷之间,不断地去讨好贵族。然而,事实往往与意愿相反。当他年轻时,他被称为举止文雅的朝臣、博学多闻的才子。奥尔良公爵夫人曾称赞他,打扮时髦而文雅,会说笑话, 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这是少有的。他获得了一个好名声。但当他进入暮年之时, 过时的打扮,过分华丽的服饰,过大的黑色假发套,以及那些半瓶醋似的计划,都使他成为嘲笑的对象。乔治·路德维希的弟弟曾把他比作“考古新发现”,这确实很形象。

当然,莱布尼茨的一生应当说是十分辉煌的,可以说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交八方友”的历程。他的一生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野心所支配,那

就是企图在政治活动和理智的各个领域中都出人头地。他不仅极度地信任自己的心灵,而且呕心沥血地工作,善于吸收先进思想,这些都使他获得不少的在功。因此,令人惊异的并不是他那经常性的失败,而是他取得了如此之多的重大成就。

莱布尼茨的主要哲学著作是发表于 1710 年的《神正论》,在书中他反对法国怀疑论哲学家培尔的观点,宣扬信仰和理性的和谐一致,为世人指明“上帝之道”。另一部哲学著作是直到 1765 年,即他死后近 50 年才出版的《人类理智新论》,它是对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反驳。原本准备生前发表, 但由于洛克的去世,他不愿发表对一位已去世的作者进行辩驳的作品,因此就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