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学习阶段
莱布尼茨的早期教育鲜为人知,只是他自己在回忆中偶然提及。但他非常自负和夸张地说自己是自学成才的,把自己归于那些罕见的、博学多才的神童之列。
虽然莱布尼茨直接接受父亲的熏陶不多,但父亲留下的丰富藏书却使他受益匪浅。早在 7 岁上学前,他便跟父亲学习阅读。他说,他是从一本附有
插图的《李维》中自学拉丁文的,而且大约 8 岁的时候就非常“大人气”地开始如饥似渴地读起父亲的藏书。
我们几乎难以想象当初他怎么能读懂那些著作。他阅读了西塞罗、塞内卡、普林尼、希罗多德、色诺芬、柏拉图,以及罗马帝国时代的历史家和教父们的著作。然而,一直到 12 岁时,他的拉丁文还用得不怎么流畅;而且, 只是在那时他才开始学习希腊文。这颗幼小的心灵在伟人的思想迷宫中不断地探索,伸出其敏锐的触角,寻找着通向外面美丽世界的捷径。他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大有凭你天打雷轰,我心独静,决不动摇之势。他从最初的读不懂或懂得很少,终于懂得越来越多。他以自己的辛勤劳作开启了智慧之门。
这些古典文化的潜移默化,为他后来在古典哲学、教父哲学、经院哲学方面的广博学识打下了基础。
同时,在学校中,莱布尼茨系统地学习了德国文学、德国历史、神学和逻辑学。而且在他 13 岁时,不顾老师的劝阻,向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举起了“长矛”,试图改进其范畴理论。这是多么勇敢的一种举动。真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竟敢到亚里士多德这位“太岁爷”头上去“动土”。
1661 年冬天,莱布尼茨接到了莱比锡大学的录取通知单。当时他只有 15 岁,确实很年轻,但是在他那个时代并非是罕见之事。他跟上了标准二年级人文学科的课程,其中包括哲学、修辞学、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此时,他开始阅读近代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著作,例如培根、康帕内拉、刻卜勒、伽利略、笛卡儿等的著作。他的求知欲望日益强烈,知识之舟一刻不停地向前划动。他在书的海洋中遨游,而且能做到“入其内,出其外”,从来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勤于思考,为追求理智的完善性而操劳。
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对他有影响的老师是雅可布·托马修斯教授。莱布尼茨从他那里接受了古典哲学和经院哲学的训练。他的大学毕业论文是《论个体的原则》,为经院哲学中唯名论的观点辩护,这也始终贯彻于他成熟时期的哲学体系中。
毕业后,为了以法学为职业,他必须向“高一级”的学院冲击,以便拿到法学博士学位。起初,莱布尼茨到附近的耶拿大学过了一个短短的暑期, 接触到了较多的异端思想,尤其是埃尔哈德·威格尔的新毕达哥拉斯主义。根据这种学说,数是宇宙的基本实在。这使他产生了对神秘的数的定律研究的欲望。这一欲望使他后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676 年创立了微积分。
在耶拿大学短暂学习后,他回到莱比锡,忙于准备一系列的“答辩论文”。除了法学学士和硕士论文外,他还写了一篇《论组合术》的论文,这使他获得了讲授哲学的资格。然而他并未行使这一权利,因为这种讲师资格纯粹是荣誉性的。他关心的是有实际收入的职位,因为当时他已经欠了亲戚一屁股的债。再说他已经准备好了博士论文的答辩。不幸的是,由于当年博士候选人太多,莱比锡大学以他还过于年轻(时年 20 岁)为由拒绝授予他博士学位, 让他等待下次晋升机会。莱布尼茨对此感到非常气愤,甚至怀疑这是系主任妻子导演的一场反对他这个杰出天才的阴谋。至于阴谋的动机何在,他却从未加以说明。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莱布尼茨只好放弃了在莱比锡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的努力,而转到在纽伦堡附近一所较小的阿尔特多夫大学去申请。纽伦堡是当时科学技术的中心。1666 年 10 月 4 日,他几乎是刚一到校注册就向学校提
交了博士论文。次年 2 月,学校正式向他授予博士学位,并聘请他为教授。这使他那颗被刺伤的心获得了一点安慰。人有时会很爱虚荣的,莱布尼茨也不例外。然而,他那时已经改变了那种过学院式生活的初衷,已经得到的东西他并不珍惜,而决定更多地投身到外面的世界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