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说明】

电磁感应规律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种物理现象。因为在发生电磁感应的过程中,“原来磁场”的变化引起了“感生电流磁场”的产生,这两种磁场相互作用导致了“感生电流”与“原来电流”的相互斗争与相互制约,对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依存与相互转化的分析,要求有较高水平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而在自感现象中,“原来电流”与“感生电流”,“原来磁场” 与“感生电流磁场”又都集中在同一导体上,这就更增加了分析问题的难度。因此,教好自感现象这一课,不仅是对已学过的电磁感应规律的进一步熟练与加深,而且也是培养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时机。在思维由“经验型” 向“理论型”转化的高中阶段,这部分教材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理解过程中的思维障碍,在板书设计中增加了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如图 1、图 2、图 4 及图 6),使思维进展的梯度不致过大。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观察与讨论相结合的办法,通过讨论提高对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讲解效果更好。

本课作为自感的第一课时,不宜提出过难过深的问题。在讲解过程中主要思路是围绕以下两点展开的:①自感电动势相当于一个瞬时电源的作用, 要搞清它与原来电流方向的关系;②自感现象表现为对电流变化的延时效 应,它只能推迟电流变化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原电流的方向。

关于演示实验,笔者认为还是采用课本中的传统的演示方法为好。这两个实验的电路简单,现象明显而所含的原理比较含蓄,给学生的印象深刻, 容易引起兴趣和激发思维的矛盾。只要引导得法,把它当成“探索型”实验来使用,可以有效地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当然这两个实验的明显缺点就是把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割裂开了,容易造成片面认识,本课最后布置的

讨论题,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在下节课(自感现象的应用)开始时可进行讨论总结并进行下列演示:把图 3 的示教板上灯 A2 用一根导线短接,就满足了 RL<RA 的条件,可以明显地观察到断电时灯泡的闪亮现象。有

些自制教具(例如《物理教学》1991 年第 12 期《变色发光二极管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一文中介绍的)用来做这个实验也很好,但如果在讲新课时就使用它,不如传统演示中产生的“悬念作用”那么强烈,降低了在培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潘思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