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师:在现代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人们往往利用能量很

高的带电粒子作为“炮弹”,去轰击各种原子核,以观察它们的变化规律。为了大量地产生高能粒子,就要用到一种叫做加速器的实验设备。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吧,它就是我国于 1989 年初投入运行的第一台

高能粒子加速器,它能使正负电子束流的能量分别达到 28 亿电子伏。

加速器究竟是怎样产生高能带电粒子的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课题。让我们都以探索者的身份,从已有的基础知识出发,一起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吧。

[由加速器的重要应用以及我国科技新成就导出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要求学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进入角色,旨在将他们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

师:先请哪位同学回答:用什么方法可以加速带电粒子? 生:利用电场可使带电粒子加速。

师:(板画图 1)根据图示条件,带电粒子加速后可获得多大能量? 生:Ek=mv2/2=qU

【教学过程】 - 图1师:回答正确。由此看来,要获得高能量的带电粒子,就必须尽量提高加速电压。但我们知道,实际能达到的电压值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太高,因而用这种方法加速粒子,获得的能量也不够大,只能达到几十万至几兆电子伏。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突破电压限制,使带电粒子获得更大的能量呢?

[疑问是思维的源头,问题是探索的中心。教学中及时、巧妙地存疑设问, 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

甲生:我想是否可以再加几个电场,让带电粒子逐一通过它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图 1 上改一画成图 2)

师:大家认为这种设想有道理吗?

乙生:我认为有道理。这样一来,每个电场的电压就不必很高。尽管带电粒子每次加速得到的能量不是很大,但最后的总能量却可达到 Ek=nqU,只

要增加电场的数目 n,就可使粒子获得足够大的能量。

师:说得对。采用多个电场,使带电粒子实现多级加速,这确是突破电压限制的好方法。同学们能提出这样富有创见的设想,十分可贵。但是,我们再仔细推敲一下它的可行性:按图 2 所示的方案,真能实现多级加速吗?

(学生陷入沉思。顷刻,有部分同学恍然大悟) 丙生:这个方案不可能获得高能量的带电粒子! 师: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丙生:从图上可以看出,在相邻两级加速电场的中间,还夹着一个反向

电场,当带电粒子通过它们时,将会受到阻碍作用。

师:丙同学考虑问题很全面,他不但看到了加速电场这有利的一面,同时还注意到了存在减速电场这不利的一面。那么我们能否“兴利除弊”,设法把加速极板外侧的减速电场消除呢?

生:⋯⋯

师:(进一步启发)请大家联系已学的知识:要防止外界电场的干扰, 可采用什么措施?

生:采用静电屏蔽。

【教学过程】 - 图2师:对。我们可用金属圆筒代替原来的极板。(在图 2 上改画成图 3) 这样,既可以在金属圆筒的间隙处形成加速电场,又使得圆筒内部的场强为零,从而消除了减速电场的不利影响。

师:再让我们讨论一下电源。为了简化装置,我们可用一个公用电源来提供各级的加速电压。(在图 3 上改画成图 4)。如果我们要加速一带正电的粒子,若电源的极性保持恒定(始终为 A 正 B 负),你认为这个粒子能够“一路顺风”,不断加速吗?

生:不可能。因为,按这样的极性,带电粒子在第一级电场中能得到加速,但到了下一级就会减速。粒子从加速电场得到的能量,将在减速电场中丧失贻尽。

师:说得很对。我们有什么方法可解决这个矛盾吗? 生:如果能及时地改变电源的极性,就可以解决了。

师:好主意!你能对照图 4 具体说明一下这“及时”的含义吗?

生:设开始时电源极性为 A 正 B 负,带正电粒子在第一级电场中加速, 当它穿过第一只圆筒即将进入第二级电场时,电源极性应立即变为 A 负 B 正, 使粒子又能继续加速。同理,当它穿过第二只圆筒刚要进入第三级电场时, 电源又及时地改变极性,⋯⋯以后也是如此。

师:分析正确。可见,为了实现带电粒子的多级加速,应该采用交变电源;并且,电源极性的变化还必须与粒子的运动配合默契,步调一致,即要满足同步条件,这是确保加速器正常工作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如果使交变电源以恒定的频率交替改变极性,能够满足同步条件吗?甲生:不能满足。因为带电粒子加速之后的速度越来越大,若金属圆筒

的长度相等,则它每次穿越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如要保证同步,电源频率应该越来越高才行。

师:谁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乙生:我认为当电源频率恒定时,也有可能满足同步条件,只要使得金属圆筒的长度随着粒子速度的增大而相应地加长就行了。

师:甲、乙两位同学的意见可谓异曲同工,都有可能满足同步条件。在具体实施时,人们一般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案。很明显,实施这种方案的关键, 在于合理地设计金属圆筒的长度。那么,各圆筒长之间究竟应符合怎样的关系才行呢?这个问题稍许复杂一点,但只要运用我们所学的有关知识,也是不难解决的。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继续讨论,去完成这项设计任务。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有弹性,注意留有余地,以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师:通过以上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实际上已经勾画出一台加速器的雏形

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包含着一般加速器应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小结。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关键字眼以彩笔突出。)

①利用电场加速带电粒子;

②通过多级加速获得高能粒子;

③将加速电场以外的区域静电屏蔽

④采用交变电源提供加速电压;

⑤电场交替变化与带电粒子运动应满足同步条件

[此段小结很有必要。它不仅可将前段探究活动的成果及时整理、提炼、充实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同时,也为接着学习回旋加速器奠定了基础, 从而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师:刚才讨论的这类加速器,人们通常称之为直线加速器。例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注入器部分,就是一个全长 200 多米的直线加速器。这类加速器固然有其优点,但它的设备一字儿排开,往往显得拖沓冗长。于是,我们自然会想:能否寻找一种既可使带电粒子实现多级加速,又不必增加设备长度的方法呢”

生:⋯⋯(思考、议论)

师:(自言自语)如果只用一个电场,带电粒子经过加速后还会再次返回,那就好了。⋯⋯用什么方法能使粒子自动返回呢?

生:(豁然开朗)外加磁场!利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作圆周运动的特点,可使它重返电场,再次加速。

师:好,这确是个巧妙的构想,说不定它还会导致一种新型加速器的延生呢!

(学生情绪亢奋,信信骤增)

[学习上的探究活动,同样需要有情绪力量的投入。为此,教师讲课不妨带些“情感色彩”,以利于渲染教学氛围,激活学习动因。]

师:下面就让我们按着这条思路,来具体分析一下工作原理。(板画图

5)

设位于加速电场中心的粒于源发出一个带正电粒子,以速率 v0 垂直进入

匀强磁场中。如果它在电场和磁场的协同配合下,不断地得到加速,你能大致画出粒子的运动轨迹来吗?请每位同学都动手试试。要边画图,边思考,

并注意联系前面归纳出的几条结论。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予以指导。多数学生完成之后,抽一人在图 5 上板画,得图 6 所示轨迹。)

【教学过程】 - 图3师:同学们都已把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画出来了。接下去,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第一,从画出轨迹看,它是条半径越来越大的螺旋线,这是什么缘故?

生:根据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半径公式 R=mv/Bq,随着粒子不断加速,它的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半径也相应增大。

师:对。再看第二个问题:为使带电粒子不断得到加速,提供加速电压的电源应符合怎样的要求?

生:要采用交变电源,并且,还必须使电源极性的变化与粒子的运动保持同步。

师:你能对照图 6,再具体说明一下吗?

生:带正电粒子以速度 v0 进入磁场,当它运动半周后到达 A1 时,电源极性应是“A 正 A'负”,粒子被电场加速,速率从 v0 增加到 v1。然后粒子继续在磁场中运动半周,当它到达 A2 时,电源极性又及时地变为“A 负 A'正”, 使粒子再次加速,速率从 v1 增加到 v2。⋯⋯以后的情形就以此类推。

师:回答正确。从刚才的分析可以看出,电场的作用是使粒子加速,磁场的作用则使粒子回旋,两者的分工非常明确,同时,它们又配合得十分默契:电源交替变化一周,粒子被加速两次,并恰好回旋一周,这正是确保加速器正常运行的同步条件。(板书如下)

电场(加速)  1 

→f 电源 = 

磁场(回旋) 

T粒子 

师:还有第三个问题:随着粒子不断加速,它的速度和半径都在不断增大,为了满足同步条件,电源的频率也要相应变化吗?

生:不需变化,因为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周期 T=2πm/Bq,它与速度无关。

师:说得对。对于给定的带电粒子,它在一定的匀强磁场中运动的周期是恒定的。有了这一条,我们就可免却随时调整电源频率以求同步的麻烦了。从而为最终实施我们的上述构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早在 1932 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仑斯正是沿着与我们相仿的巧妙思路,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从而使人类在获得具有较高能量的粒子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为此,劳仑斯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学生再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似乎他们也分享到了其中的一份。]

师:下面让我们来看回旋加速器的基本结构。(出示挂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回旋加速器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板书):D 形盒、强电磁铁、交变电源、粒子源、引出装置等。其中,两个空心的 D 形金属盒是它的核心部分。同学们能说明它的作用吗?

(让学生自学课本 116 页第一段,然后回答)

甲生:这两个 D 形盒就是两个电极,可在它们的缝间形成加速电场。师:谁还有补充吗?

乙生:它还起到静电屏蔽的作用。使带电粒子在金属盒内只受磁场力作用,从而做匀速圆周运动。

师:书上还提到一个细节:“两个 D 形盒之间留一个窄缝,⋯⋯”想一下,为什么要留窄的缝?宽些就不成吗?

丙生:

丁生:如果缝很宽,粒子穿越电场所用的时间就不容忽略。而这个时间是要随粒子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变化的,从而使得粒子回旋一周所需的时间也将随之变化,这就会破坏同步条件。如果是窄缝,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可以不计,就可避免不同步的麻烦了。

师:说得很对。看来同学们对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和结构已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请大家再讨论一个问题:假如由你来设计一台回旋加速器, 要求能使带电粒子获得更高的能量,你打算采用哪些措施?

[提出这种设计性问题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思维。活化物理知识,使学习活动跨上更高的台阶。]

甲生:可以提高电源的电压。由公式 Ek=qU 可知,电压值大了,粒子获

得能量也大。

乙生:还可以加大 D 形盒的半径。使带电粒子有更大的回旋余地,随着加速次数的增多,粒子具有的能量也就大。

丙生:也可以增加磁感应强度。根据公式 R=mv/Bq,对应于一定的速度, B 值越大,粒子的回旋半径 R 就越小,这样它在 D 形盒内就可以兜更多的圈, 从而获得更大的能量。

师:对于上面几位同学的意见,大家有没有补充或不同的看法?

丁生:我认为甲同学的说法不对。因为提高了电源的电压后,尽管可以使粒子每次加速获得的能量增大,但相应的回旋半径也要增大,这又会使得加速次数减少,最后粒子的总能量不见得就大。

师:同学们能发表不同的见解,这很好。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在回旋加速器的最大半径和磁场都确定的条件下,带电粒子所达到的最大速率为 vm=BRq/m,则相应的最高能量就是 Em=mv2m/2=B2R2q2/

2m。这就告诉我们,对于给定的带电粒子来说,它能获得的最高能量与 D 形电极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磁感应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而与加速电压无直接

的关系。

讲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如果尽量增强回旋加速器的磁场或加大D 形盒半径,我们不就可以使带电粒子获得任意高的能量了吗?但实际并非如此。例如:用这种经典的回旋加速器来加速粒子,最高能量只能达到 20 兆电子伏。这是因为当粒子的速率大到接近光速时,按照相对论原理,粒子的质量将随速率增大而明显地增加,从而使粒子的回旋周期也随之变化,这就破坏了加速器的同步条件。

为了获得更高能量的带电粒子,人们又继续寻找新的途径。例如,设法使交变电源的变化周期始终与粒子的回旋周期保持一致,于是就出现了同步回旋加速器。除此之外,人们还设计制造出多种其它的新型加速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加速器已能使质子达到 10000 亿电子伏以上的能量。

我国在高能粒子研究方面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多项世界瞩目的成就。希望同学们树立志向,奋发学习,将来把祖国的科学技术推向世界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