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电势叠加原理在静电平衡中的作用和运用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其导体是一等势体,对这一性质,教者应指导学生理解其实质,即外加电荷产生的电势与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势在导体内部(包括空腔)及表面相叠加,使得整个导体成为一等势体。由于电势是标量,通常取无穷远处电荷的电势为零,或取大地电势为零,则在正电荷周围产生的电势为正值,负电荷周围产生的电势为负值,所以电势叠加应为它们的代数和。下面也通过两例来加以说明。

[例 3]如图 3 所示,把带正电的金属球 A 放在绝缘支座上,其附近另一绝缘支座上放一不带电的导体 B,导体 B 上的自由电子将重新分布,平衡时, 它的左端聚集负电荷,右端聚集正电荷,设地球电势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导体 B 各点电势均等于零;

  2. 导体 B 各点电势均高于零;

  3. 导体 B 各点电势均低于零;

  4. 导体 B 左端电势低于零,右端电势高于零;

  5. 用导线把 B 的左端与地球相连,将有负电荷沿导线迁移到 B。

二、电势叠加原理在静电平衡中的作用和运用 - 图1

[分析]导体 B 处在导体 A 的电场中,当静电平衡时,导体 A 所带正电荷和导体 B 上感应的正、负电荷产生的电势在导体 B 上相叠加,由于导体 A 带正电荷,导体 B 上感应的正电荷在导体 B 处电势为正值,导体 B 上感应的负电荷在导体 B 处产生的电势为负值,所以它们叠加的结果使导体 B 为一等势

体,且 UB>0。所以,上述 A、C、D 项均不正确。当导体 B 的左端接地,因为大地电势为零,地球与导体 B 连成一片,所以 UB 亦等于零。从电势叠加角度分析,由于接地前 UB>0,接通时,大地与导体 B 之间产生了电势差,负

电荷从电势低处移到高电势处与 B 上的正电荷中和,这样导体 B 上只剩下左端的感应负电荷。因此,A 上所带正电荷在导体 B 处产生的电势为正值,而 B

左端感应的负电荷在导体 B 处产生的电势为负值,它们在导体 B 处相叠加, 使得导体 B 大地等势,即 UB=0。这样分析,就可使学生对导体 B 为一等势体

且接地后与大地等势这一问题理解较为透彻,对于用导线接导体 B 的中部和右端对结果有无影响的问题,就会根据上述分析很快得到结论而不会有什么疑问了。

[例 4]如图 4 所示,一个带正电的绝缘导体球壳 A,顶部开一小孔,有两个带正电的小球 B 和 C,用导线相连接,让 B 球置于球壳中,并与内表面接触一下后又提起到如图所示位置,C 离 A 球较远,则正确的说法是

A.B、C 球都带电;

B.B 球不带电;

C.若 C 球接地后,则 B 带负电;

D.若 C 球接地后,则空腔内场强为零。

二、电势叠加原理在静电平衡中的作用和运用 - 图2

[分析] 当 B 与 A 接触后,A、B、C 连为一体,由导体静电平衡性质可知, A、B、C 为一等势体,且 B 不带电。从电势角度分析,C 离 A 较远,A 外表面所带正电荷在 C 处产生的电势比 UA 小,所以,只有 C 带正电,才能使得 A 外

表面上所带正电荷与 C 上所带正电荷在 C 处产生的电势代数和等于导体 A 的电势,构成等势体,因此,答案 A 不正确,B 正确。当 C 接地后,B、C 与大地连成一体,使得 UB=UC=U 地=0。在接地的瞬间由于存在电势差,大地上的负

电荷沿导线与 C 所带的正电荷中和,使得 C 球不带电。因 A 壳外表面所带正电荷在 B 处产生的电势为正值,故只有导体球 B 带负电,才能使得 A 和 B 上所带的正、负电荷在 B 处产生的电势代数和为零。同理,它们在 C 球处产生的电势的代数和也为零。根据上述分析,在 C 球接地的过程中,有部分负电荷通过导线移到了导体 B 上,使得 B 球带上了负电,故球壳内场强不为零。所以,答案 C 正确而 D 不正确。

综上所述,在进行静电平衡教学时,强调和突出两个叠加原理在处理静电平衡时的作用及应用,是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它可以使学生对导体处在静电平衡时的性质理解更加透彻,遇到静电平衡中的问题,首先从两个叠加

原理着手分析,可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当然,在处理静电平衡问题时,还要结合其它一些分析方法,如电力线分析法;电荷排斥吸引法;电势差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更加深刻,掌握更加牢固,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刘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