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代的产物

理论和思想都是时代的产物。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拨乱反正, 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江泽民同志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得好:“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论述的那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同志在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青年和青年工作思想的同时,还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青年和青年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充实并丰富了他的闪烁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光辉的青年和青年工作思想。不言而喻,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针对性。让我们试举以下三方面,以作例证。1.为了我国顺利地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井迎接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挑战,邓小平同志在 70 年代末就开始抓科技和教育工作, 具体而深刻地阐明了科学技术和教育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建设四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要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青年人才的紧迫性、重要性和根本途径等重要思想。

要不要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曾经是“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党同“四人帮”尖锐斗争的一个重大问题。“四人帮”胡说什么“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就是资本主义复辟之时”,疯狂进行破坏,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科学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愈拉愈大,社会主义遭到严重破坏。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刚复出参加中央领导工作,便自告奋勇亲自抓科学战术和教育工作。在这期间,他深刻地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这个历史教训,指出“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末,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①“‘文化大革命’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

他通过认真总结当代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从对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鲜明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同时基于这样一个观点进一步强调指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③因此在 1977 年他就表示,“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它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他指出,“教育方面有好多问题,归根到底是要出人才、出成果。”④ 他认为,“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⑤

1978 年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之后,涌现了一批勤奋努力的有才华的优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86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9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40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70 页。

⑤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8 页。

秀青少年,邓小平同志对此感到高兴。他满怀深情地展望说,“今天,党中央这样关注科学和教育事业,这样着力培养选拔人才,我们可以预见,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时代必将很快到来。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⑥

  1. 当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西方没落文化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曾一度乘虚在社会上蔓延,邓小平同志及时地告诫全党, 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采取坚定的措施,以抵制西方没落文化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青年一代的影响。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有极少数人攻击党中央在粉碎“四人帮” 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实行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违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上则有极少数人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他们假借种种名义发表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邓小平同志对此及时指出“这种危险的信号,应该引起全党、全国人民和全国青年的足够警惕!”①从一开始, 邓小平同志就旗帜鲜明地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随后,在 1982 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便写入了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总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党规和国法。

但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并没有随之消除,特别在一些青年中造成思想混乱,甚至在极少数人中出现了怀疑社会主义制度、否定党的领导、迷信资本主义社会的所谓民主等现象。邓小平同志对青年中的这股思潮给予了特殊关注,他提醒全党“需要认真注意”、“一定要大力纠正”。他多次向全党和青年强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他统观国际斗争的全局明确指出,“整个帝国主义西方世界企图使社会主义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的统治,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现在我们要顶住这股逆流,旗帜要鲜明。”①对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他说,“没有中国共产党, 不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今天我们的国家还会是旧中

国的样子。我们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都是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分不开的。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许多青年缺乏了解。”“青年人不知道我们的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②他在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③的同时,还充满对青年

信赖之情,他说:“那些对此暂时抱有某些怀疑态度的纯洁的青年,只要多经历一些时间,最后还是会同意这一点的。”④

但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问题上,还是有着严重的教训。邓小平同志在 1989 年政治风波之后指出,“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

⑥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95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365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11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304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06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66 页。

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有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⑤

对于社会上出现的,对西方各种哲学的、经济学的、社会政治的和文学艺术的思潮,不分析、不鉴别、不批判,而是一窝蜂地盲目推崇,以至连一些西方国家也认为低级庸俗或有害的书籍、电影、音乐、舞蹈以及录像录音的输入等等问题,邓小平同志愤慨地指出,“这种用西方资产阶级没落文化来腐蚀青年的状况,再也不能容忍了。”①他说,“如果我们不及时注意和采取坚定的措施加以制止,而任其自由泛滥,就会影响更多的人走邪路,后果就可能非常严重。”②

当然,我们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应该具体分析,不应一概排斥。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我们有计划有选择地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其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但是我们决不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制度,决不学习和引进各种丑恶颓废的东西。邓小平同志要求我们,“要向人民特别是青年介绍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和有益的东西,批判资本主义国家中反动和腐朽的东西。”③在这个问题上, 我们应该有清醒的头脑。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从长远看,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的事业将由什么样的一代人来接班,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④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邓小平同志强调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建设,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一方面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并促进一系列新观念,如: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等的形成;另 一方面也势必跟进来一些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 造成一些人精神堕落、道德败坏,滋长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极端个人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甚至将商品交换原则引入政治生活,出现权力与金钱交易,以及各种腐败、丑恶现象和违法犯罪、丧失国格人格的行为等等。这些东西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格格不入的,若不及时地加以坚决抵制,势必危害现代化建设,甚至葬送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曾严肃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①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谈到了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时说,“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

⑤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05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4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5 页。

③ 《邓小平丈选》第 2 卷,第 168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5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44、154 页。

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

从这样一个大前提出发,邓小平同志针对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情况下,少数青少年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现象,给予了特别关注。他提出“这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的认真注意。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③他十分赞许五六十年代青少年“绝大多数怀抱崇高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捍卫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处处表现良好的献身精神和守纪律精神。”④他还说:“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我们在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下, 从分析实际情况出发,发扬革命和拚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搞社会主义建设, 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①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精神文明要立足于建设。他要求我们加强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并且就“四有”的要求,作了精辟和详细的阐述,形成了他对培养青年的目标方面的基本思想。

从上述三方面的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同志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一些基本思想,正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伴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而得到丰富和发展的。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8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77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77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367—36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