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爱国主义是青年基本的道德素质

在对青年一代进行哪些方面的道德品质培养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讲得最多的是爱国主义。

在谈到对外开放、中国与外国的关系时,他讲爱国主义;在谈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时候,他讲爱国主义;在谈到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时,他还是讲爱国主义。在邓小平同志心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三者是结为一体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基础。爱国主义这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在他的论述中, 折射出改革开放这个特定历史环境的光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 国格人格,高于生命。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讲爱国主义,首先碰到的就是如何对待与外国、特别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15 年来,青年中曾经出现过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盲目崇洋,“恐洋”,甚至接受“全盘西化”的主张。另一种是狭隘民族主义,盲目排外,例如把引进外资、设置开发区等措施称为“割地”、“卖国”。当然这是极端的表现,还有不少人在这两极之间摇摆。针对这两种片面性,邓小平同志指明了我们应当采取的态度是既要讲国际主义,又要讲爱国主义。一方面,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打开了的国门不能再关起来。他说,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邓小平同志在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讲这番话时,还说到,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抿尽管他们两人在意识形态方面如此对立,但是在处理国家关系时,却“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问题和处理问题的”①。所以,对外开放,是立足于我国的战略利益和现实利益所做的英明抉择,而不是企图借助别国的力量来给我们“补资本主义的课”,或者赐予仆么“恩惠”。另一方面,在对外交流和国际交往中,要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绝不允许别国干涉中国的内政。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②他表示一定要维护我们在国际生活中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外国的侵略、威胁只会激起中国人民团结、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共产党的热情,同时也使我们更清醒”。③邓小平同志表现出来的民族尊严和凛然正气,给广大青年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使青年一代懂得,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和自尊自强,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准则,也是爱国主义在新时期的重要内容。

由于当时的青年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当他们看到我们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在科学技术、物质生活条件方面的差距时,不免使一些人产生新奇、困惑乃至盲目崇拜、妄自菲薄等心理。有些青年在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够自尊自爱,个别的甚至做出丧失人格、国格的事情。对青年中出现的这些现象,邓小平同志一方面反思我们对青年一代没有教育好、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30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31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29 页。

管理好,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另一方面,他更强调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自尊自爱、奋发图强的教育。他说:“绝不允许把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技术和某些管理的经验,变成了崇拜资本主义外国,受资本主义腐蚀, 丧失社会主义中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①。我们要承认自己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认真学习人家的长处。但是学习不等于崇拜, 借鉴不等于照搬,不是要丢掉我们自己的东西。邓小平同志谈起一位华裔学者对他说过的话。这位学者说,希望中国无论如何不要走台湾的道路,不要象台湾那样搞现代化,那里的经济实际上是美国控制的经济。国家的命脉掌握在人家手里,就算经济搞上去了,物质生活富裕了,又有什么用?所以,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有志气的中国青年,应该奋发图强,把力量贡献给祖国,振兴中华。邓小平同志说:“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②“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③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能依靠别人。虽然我们实行对外开放,争取别国的援助,但根本的立足点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④。其浩然正气,激荡天地之间。亿万中华儿女,在爱国主义这面旗帜下,以国家的兴亡为己任,以民族的荣辱为荣辱,团结一致,奋勇前进。

  1. 爱国报国,振兴中华。

爱国主义的另一个新课题,就是如何处理好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的关系。真正认识清楚这二者的关系,是高层次的爱国主义。但是,也有许多人,包括一些青年,他们的爱国意识,只停留在希望祖国独立富强,不受别的国家欺侮的水平上。他们虽然也希望搞四个现代化,但是, 他们只讲四化,不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指出,这就忘记了事物的本质, 也就离开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有的人认为,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邓小平同志反问:“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爱什么呢?”①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在现时期,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现实。“祖国”这个概念,是活生生的,与每个人生活的时间、空间和个人经历紧密相连,对于每一个人都不会是一个空洞的抽象的符号。明明是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却硬要把社会主义与中国分割开,这怎么说得通呢?当然,对于“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国呢?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的每一个公民,每一个青年,我们的要求当然要更高一些”。②邓小平同志希望,通过对青年进行历史教育,特别是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以及从鸦片战争以来,中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262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8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57 页。

④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92 页。

国的志士仁人寻找救国道路,最后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育,使青年人把爱国与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

不过,即使只是希望祖国独立富强,这种愿望和感情也仍然是可贵的。我们有几千万海外同胞,他们希望中国兴旺发达,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表现,有利于促进团结,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把这种爱国热情提高到爱国同时也爱社会主义的水平,不能靠强迫,也不能搞运动,而是要进行长期的、耐心的说服教育。而且,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要把经济搞上去,要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同志说,尽管我们搞社会主义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困难,现在仍然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路子,但不管怎么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已经得到证明,不过还要证明得更多更好更有力。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证明,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只要拿出了事实,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就会受到激发,从感性的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1. 把国家大局摆在第一位。

爱国主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行动上。爱国主义教育是否能落到实处,关键就在于它能否与青年的日常实践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对此强调了三点:为人民服务的方向、顾全大局的风格和按统筹兼顾的原则调节各方利益。

爱国,就要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改革开放的年代,需要知识, 需要人才。掌握科学技术、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在事业上做出一番成绩, 是当代青年尤其是青年知识分子的奋斗目标,也是他们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重要表现。邓小平说:“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①我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每个人所处的具体岗位不同,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不同,但都应该解决好“为谁服务”这个方向性的问题。每一个有事业心的青年,都应该把自己的智慧、才华贡献给祖国,贡献给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给人民,这才是从根本上爱国。爱国,就要顾全大局,说话办事,要以国家的全局利益为重。在新时期,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搞好经济建设,是我们全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邓小平同志在说到顾全大局的问题时指出:“这个大局就是我们国家建设的大局。⋯⋯现在需要的是全国党政军民一心一意地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①而保持政治上的稳定,维护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反复论述安定团结的重要性,说明中国不能乱的道理。他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了。”②青年人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了把国家的事情办好,应该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但是光有良好的动机和愿望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考虑效果,做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因此,在行为方式和手段途径的选择上,就应该时刻想到这个大局,维护这个大局。因此,邓小平同志要求对广大青年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把这个全局观念讲清楚。他说: “要把是非讲清楚,要把利害讲清楚。是非是涉及我国根本利益的是非,利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49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98~99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 284 页。

害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根本目标,即能不能达到我们本世纪目标和下个世纪目标的重大利害。这才是对青年的爱护,对青年的正确引导。”①一个真正的爱国青年,应该在这样的大是大非、大利大害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才不会做出有损国家民族的事情。一些青年之所以缺乏大局观念,做事只凭冲动,“跟着感觉走”,还有更深的思想根源。邓小平同志指出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另一种是不了解国情。对于前者, 要结合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进行教育;对于后者,则要靠改变思维方式,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他说:“观察中国问题,一定要认识中国问题的复杂性”。

②如果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国情都不了解,还怎么做一个爱国者呢?

引导青年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是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的又一个新课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具有恒常意义的论题: 义利之辨。义和利的关系,实际上有二层含义:一层是义和利本身的关系, 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另一层则是公私关系,社会之大利为“公”,个人之小利为“私”。为谋社会之大利,仍然可称之为“义”。重义轻利,乃至舍身取义,历来是为人称颂的高尚行为。国家、群体是高于个人的。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个人的合法利益,前所未有地得到了承认和重视,这是历史的进步。但是与此同时,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却模糊起来,在一些人心中十分淡漠甚至根本没有地位了。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中,个人被摆在第一位。“集体”这个概念,有时也变了味儿,变成了放大的“个人”。个人的利益,小团体的利益有人维护,国家的利益却无人理睬,甚至出现坑害国家,损公肥私的现象。只关心个人的私利,必然是鼠目寸光,只懂得眼前的、局部的利益,不懂得长远的、全局的利益。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关系”。①调节利益关系,也必须服从大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或者叫做小局服从大局,小道理服从大道理。”②提倡和实而这些原则,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而是因为它们与集体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是统一的。如果我们把它们对立起来,违反集体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去追求个人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那么,势必两头都受损失。所以,调节利益关系,一定要立足于全局,“统筹兼顾。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以上所说的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现”③。改革开放时期,也是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各种利益关系,利益结构都在不断变化。如果任凭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发展,泛滥,大家都只顾自己“多得”、“多捞”,不照顾“左邓右舍”,甚至不顾及国家的利益和纪律,就会影响全国的总平衡,最终受损的既是国家、也是个人。所以,每个人的头脑里, 不能只装着个人和本单位的利益,也要装着国家的利益。这也是爱国的一个表现。“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这些民谚成语,以朴素的语言,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国家好了,

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99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00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75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75—176 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76 页。

我们才会有个人的幸福。国家有前途,个人才有前途。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血肉相联。

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1994 年 8 月 23 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指出:“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①。爱国主义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实施纲要》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方针、原则、内容、对象、方法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其具体实施,还有待于全社会、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创造性劳动。邓小平关于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值得我们去深入地学习、领会。

① 《人民日报》1994 年 9 月 6 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