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共青团工作应适合时代要求和青年特点

共青团是青年组织,其工作对象是青年,这就决定共青团工作要适合青年的特点。但是共青团又不是一般的青年组织,她是党的助手并具有先进性, 这又决定共青团的工作不是一项绝对独立的社会工作,而是一项从属于党的群众工作,要承担起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的重任。因此,共青团在工作实践中,必须坚持配合党的中心与适合青年特点的有机统一。邓小平同志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提出共青团工作既要有青年特点,又要符合形势和任务需要的方针,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充满真知的见的思想观点,是当前做好共青团工作的思想指南。

1、要有青年的形式,但不是单搞一套

青年是社会中最有生气、最少保守、最富有创造精神的社会力量。党和国家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中,始终一贯地十分重视发挥这支社会力量的作用,同时在青年一代的身上寄托了殷切的期望。共青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则是这种重视和期望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为了保证一代又一代青年继承老一代用牺牲和奋斗开创的事业能够得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措施。因此,党和国家总是要求共青团能够从自身的工作出发,发挥更大的作用。邓小平在 1961 年 10 月接见共青团干部时,就曾经这样说:“要青年团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是要做更多的事情,还是少一些事情?是做更多的事情。是要起更多的作用,还是起少一些作用?是起更多的作用。是要做更多人的工作, 还是做少一些人的工作?是做更多人的工作。可以不可以这样说,在各个岗位的工作中,成年和青年一块搞,大量的人一块搞,你们青年团在里头起模范作用,这就是做了更多的事情,起了更多的作用,做了更多人的工作。”① 这段自问自答式的言论,既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共青团寄予的厚望,又用朴实的语言阐述了共青团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这就是,共青团组织要立足本职工作岗位,以共青团员的模范行动和模范作用影响带动群众来体现和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

邓小平提出这样的思想,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共青团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在 1957 年 2 月接见团干部时曾说过:我只说一点感想,青年工作,要集中用几句话说清楚描写出来,这很难。过去搞运动比较集中。搞土改就是搞土改,党搞这个,团也搞这个。搞镇反就是搞镇反,这还好办。总之,过去的日子就是这么过的。自从 1953 年以来,就发生了变化,这就是不大好用几句话来说明我们的任务。因为工作的部分多了,每个部分都不同。农村和城市不同,少年同青年也不同。当然,也有总的口号: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八大的报告就是这么提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斗争。在这里,邓小平从国内的形势和任务的变化着眼论证了共青团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也要发生变化的道理,同时也为共青团工作指出了一个总的工作目的。对于这个总的工作目的,邓小平也曾有过十分具体生动的阐述:我们在工矿、企业、农村等一切工作中,都要注意使用青年这个力量,注意如何使用这个力量,用什么形式和方法来使用这个力量,发挥他的突出作用、先锋作用, 要从整个形势和任务、从整个情况和需要出发来加以考虑。形式是可以变化。任务还是一条,即要充分发挥青年的积极性。青年人天不怕地不怕,这是一个好的力量,积极力量,因此青年的力量越发挥得充分也就越好,但是如何

①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第 287 页。

发挥,发挥到哪里去,这就是形式问题。

邓小平同志形成上述思想观点是建筑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是通过总结指导共青团工作的实践而得出来的。自从进入 1953 年以来,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全党和全国人民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与从前有着极大的不同,工作的范围和领域也迅速扩大。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团工作遵照毛泽东提出的“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的指示,在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形式内容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且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是面对迅速变化的形势,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表现在实际工作上的就是团的活动范围大窄,内容过份单调,存在事事集体化,事事求一律的倾向。正是针对这样一种情况,邓小平同志提出青年团的工作既要有青年的特点,又要符合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同时提出了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观点,这就是: 青年团的工作要有一些青年单独的形式,但是不要什么都是青年另搞一套。邓小平同志通过深入总结实际工作的经验,为社会主义建设形势下如何开展青年工作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邓小平提出的这个思想观点,有着十分丰富,十分深刻的内涵。

首先,邓小平的这个思想观点表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围绕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开展团的工作是党的事业对共青团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表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时期党的根本任务,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因此,团组织必须充分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团的工作的重大意义,各级团组织一定要坚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活跃团的工作”的指导思想,充分调动广大青年投身经济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引导他们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贡献,并且在这个实践中建功立业。

其次,邓小平的这个思想观点表明在社会生活中,青年是一个有特殊利益和要求的群体,因此青年工作必须有青年的特点,要通过一些为青年所喜欢的单独形式把青年团结和组织起来。

否定青年有特殊要求、特殊问题是错误的。“既然不能否定,团就有事情干,就应该有启己系统的工作”①。做青年工作的人要在思想上明确团的系统领导是共青团领导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与党对团的领导共同构成领导体制的有机整体,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导体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在坚持和保证党对团的领导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和不断完善团的系统领导, 积极推进团的系统领导的科学化进程。

第三,邓小平的这个思想观点表明青年工作的形式要新颖、活泼,要符合青年的特点和要求。这就要求青年工作者要对青年的特点作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且结合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善于按照青年特点进行积极的工作。否则, 即使有良好的愿望和动机,也常常容易发生一些事与愿违的结果。邓小平曾经说过,青年人喜欢在一起,愿意搞困难的事情,普遍能够搞的你让他去搞, 他就感到没有味道。他还曾经说过,青年团要搞新人、新事,搞一点新鲜事。组织青年搞又急又难的事。这样,大家都满意,谁都拥护你们。这些谈话在共青团的实际工作中是富有启发性的。总之青年工作的形式要不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加以变换;因循守旧、照抄照搬、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工作形式是难以在青年工作中收到好效果的。

①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第 286 页。

第四,邓小平的这个思想表明青年工作不能把青年单独组织起来作为主要的经常的方法,共青团要引导青年用在本职岗位上的模范行动发挥先锋和带头作用。共青团采用的工作形式,要取决于任务的需要。组织青年单独发挥突击示范作用是应该的,但是这样的活动应该根据需要来组织。如果今天不需要就不组织,明天需要就明天组织,要按照实际需要办事。绝不能脱离工矿企业、农村的生产需要,把青年单独拉出来另搞一套。

总之,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这个思想观点的深刻内涵,就要求广大共青团干部要始终坚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与适合青年特点的有机统一原则,要从二者的结合上把握共青团的工作方向,要在二者的统一上开辟共青团工作阵地。

2、团的工作要踏实一些

在共青团的实际工作中,各级团组织经常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青年、组织青年、教育青年,共青团的活力和作用也常常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体现和发挥的。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共青团的工作对象是最有朝气, 最富有热情,最富于创造力的一个群体,用搞活动来开展工作,容易为青年接受,并常常能收到“起作用、受教育、长才干”的多重效益。因此通过举办一些有声势、有影响的活动来达到共青团组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目的是许多团干部经常采取的方式。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这种轰轰烈烈的形式, 绝不是共青团工作的唯一方式和方法,绝不是共青团工作的全部内容。

对于这一点,邓小平早在 1957 年初,就发表过精辟的见解。他在充分分析和列举了团干部热衷于轰轰烈烈搞活动的情况后,总结说:我总的意思是说,团的工作要踏实一些,团的工作的好坏,表现在整个青年的思想情况和劳动热情上,无论在工厂和农村都要这么看,在学校里无非也是看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今后,经常的大量的是点点滴滴的工作,但是也不排斥在一定时候用一种突击的组织形式、突击的工作方法来解决某一个时候的问题。可是,当着这个任务完成以后,就应该改变方法,我这么说可能同过去很多青年同志的想法不同了,请你们研究一下,看这么提法是不是恰当。

邓小平的上述一番话充分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所阐述的观点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符合当时共青团工作的实际。因为他的这些思想观点是建立在对青年工作实际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在对青年特点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正因为如此,他能够辩证地看待青年工作中的这个问题,在纠正错误倾向的同时,又防止了片面性的发生。在谈到青年工作过去比较喜欢轰轰烈烈的问题时,首先肯定这是调动青年积极性的比较好的办法,然后指出由于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只靠这一种工作形式就不行了,进而指出在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进程时, 不能单凭轰轰烈烈的形式,而要靠深入细致的工作,尤其是做人的工作更须如此。很显然,循着邓小平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清晰地体会到,他并不是要共青团不再开展轰轰烈烈的活动,而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踏实一些,做得更富有成效。

轰轰烈烈和踏踏实实是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时的不同表现形式,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并不是互相排斥,不可相容。邓小平对此有简明务实的阐释,他针对有些人片面理解他提出团的工作要踏实一些的观点说:我不反对必要的形式。有了形式才能鼓起劲,才能有气氛,但是不要只注意了形式方面,而工作不踏实。轰轰烈烈是无数的人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他还曾经指出:

“完全否定热闹的形式,也是不对的。但是只满足于那个形式,缺乏深入的工作,细致的工作,是搞不好的。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难道我们的事业就是几个发明创造的人搞出来的?他们有他们的功绩,他们的功绩比一般人来说要大,一个人甚至要起很多人的作用。但是,归根结底,事情总是所有的人一点一滴地搞成的,这是最根本的。”①

很明显,邓小平强调工作要踏实,绝不是反对采用轰轰烈烈的形式,而只是强调共青团工作要把工作形式和工作目的统一起来,不要作表面文章, 搞华而不实的活动,工作形式要从需要出发,要把解决问题作为开展活动的落脚点,不能把一种工作形式在任何情况下普遍化,这样一种观点,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不能否定在某一个时候要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热闹的形式,有这样热闹的形式;才能把一个歪风打下去,才能把一件事情办好。在全国范围有这样的问题,在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也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的群众路线,不是满足于那个热热闹闹,主要的是要做经常的、细致的工作, 做人的工作。这是一点一滴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积累起来,才有我们伟大的成绩。”②

总之,邓小平要求共青团工作要踏实一些,是从共青团要团结教育青年, 带领广大青年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一根本任务着眼的,是提醒青年工作干部不要只迷恋于表面的成绩,不要把青年工作同党的总任务、全局工作隔裂开来看问题。他针对青年工作干部的这样一种思想情绪指出:什么是好, 什么是不好,是不是轰轰烈烈就一定好,不那么轰轰烈烈就不好?不一定。现在的工作一点一滴更细致了。青年工作似乎比党更喜欢轰轰烈烈。比如造林,那是一件好事,以后也不排斥这种做法。但总是有限度的,大量的事情是要一点一滴地去工作。你们反映,有些人看不见成绩,劲头不大,有些不过瘾,提出现在要搞点什么。你们反映了下面做团的工作的同志的情绪,我看这也合乎情理。过去,都是积肥多少担,植树多少棵,造林多少亩,向日葵交了多少担,有那么一些数字能够表现出成绩。现在用数字表现不出来了, 也有一些数字,比如增产了多少粮食,但是这些数字不能在青年工作上表现出来,所以就觉得看不到成绩了。这个问题要说清楚,今后大量的经常的是一点一滴的工作。思想工作更是如此。我看,团的工作要提倡更踏实一些, 观念上要改变一下。邓小平的上述思想,虽然是针对 50、60 年代共青团工作讲的,但是对今天的共青团工作依然有根强的指导意义。现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党殷切期望共青团进一步动员和带领广大青年为完成跨世纪的宏伟战略目标和任务,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而奋斗。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给共青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共青团面临许多方面的新的挑战。实践说明,共青团的工作和活动,不应当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墨守成规,而是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依据新的情况,适应新的要求,着眼于开拓和创新。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共青团不能再把团结组织青年的工作仅仅看成是一项务虚的工作, 而要紧紧把握其中的实质内容,把工作做细,做扎实。因此在工作形式上, 要由过去习惯于轰轰烈烈的活动向扎实细致的工作方式转变。在工作中既要

①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第 287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第 288 页。

注意必要的活动形式,又要注重活动的效果,不仅着眼于体现共青团工作的实绩,更要注重于推进跨世纪宏伟事业的实效。共青团要置身于青年之中, 把全国各界、各族青年广泛地团结起来,跟着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3、共青团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共青团是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需要而产生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广大青年站在革命队伍前头,发挥了先锋和桥梁作用,成为人民革命运动的一支重要的方面军。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中,共青团带领广大青年组成了“一支勇敢的、生气勃勃的队伍”为巩固人民共和国贡献出青春和力量,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又通过卓有成效的独立活动成为经济建设的英勇突击队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尖兵。

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志早在 50 年代后期就谆谆告诫团干部:现在我们的工作更细致了,要一点一滴地做,特别是思想工作。青年团应当比党的工作更活泼一些,应当有一些青年喜爱的、活泼的、热闹的方式,忽视了这一点是错误的。但是在工作中起决定作用的不在这里,而在于一点一滴的工作, 思想工作更是如此。

邓小平的这段话是很有见地,并且是切中要害的。其一,他在充分肯定青年团的工作要有青年特点的前提下,说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后,各方面的工作都需更细致、更深入;其二,他从青年团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角度出发,指出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特点,并且在这样的前提下, 要求共青团的工作也要更深入、更细致。把经济建设的总任务与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成有机整体,从而说明共青团也要作深入细致思想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邓小平一贯认为,只抓思想工作,不抓生产是不行的,思想和行动是结合的,不能对立起来,思想问题不解决,行动就不会好,搞空头政治, 同样也不能收到好的行动效果。因此,共青团抓思想工作,必须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必须按照经济建设的规律和法则,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其次,邓小平认为共青团是协助党做团结、教育青年的组织,做青年的思想工作不能用发号召、下指示的形式完成,用这种简单的工作方式也根本无法把党对青年的关怀和希望带给青年,更无法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转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因此他对团干部说:现在依靠喊口号是不行的,而要靠细致的工作,需要党团员去交朋友,同他们接触,搞一点一滴的工作。当然我们也不能放弃集体讲课、演讲、报告等。过去我们是这么搞的,现在仅仅这么搞就不够了,而且这种方式不是那么直接的。现在是要更细致一些。细致的工作才靠得住,细致的思想工作才能锻炼自己的战斗力,特别是在思想上的锻炼。对青年人的工作,粗暴了是不行的。

第三,邓小平深知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途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更需要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全国人民和全体青年团结起来,同心同德战胜困难,他曾经针对“大跃进”后出现的经济困难问题说过这样的话:“现在我们说起话来好象有点理不直气不壮的样子,因为群众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住得不好。过去我们好多话说过份了,说满了,说大了,有的运动搞‘左’了。有这个问题。

党也如此,团也如此。”①因此,“现在摆在党和青年团面前的工作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工作不是比过去好做了,而是更难做了。至少这个阶段是如此。在气象一新、大家都满意、大家高高兴兴的情况下,工作好做;在现在不是那么兴旺的情况下,工作难做。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多做工作,越妄做得深入细致。”②共青团是党的忠实助手,与党同心同德,同甘共苦是团的光荣传统,协助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是团义不容辞的职责,所以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是共青团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广大团干部和团员必须注意锻炼、培养的作风。

第四,邓小平丰富的工作实践使他深知做细致的深入的思想工作是党克敌制胜,克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对于这一点他总结说:“我们党的历史,我们党的传统,有热闹的形式,但是归根到底,我们是实事求是地做深入的工作。为什么我们过去在农村做的工作那么好?就是因为做得很深入。我甚至做一件事情可以不登报也能搞好。禁鸦片烟,不登报,完成了;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不登报,完成了。这就是靠家喻户晓。所谓家喻户晓,就是一种又是热闹的事情,又是极端细致的事情。所以,我们主要是做细致的工作,深入的工作。做人的工作也好,做各行各业、各方面的工作也好,种庄稼也好,搞工业生产也好,办学校也好,都要做细致的工作。我们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群众中去,同他们一块生活,一块劳动,一块说笑话,一块下棋,然后去做工作。一不要党气,二不要团气。”①正因为如此, 他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要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上,多搞点调查研究,通过细致的工作,精雕细刻的工作,很深入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青年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一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在邓小平的这个思想中,不仅阐述了团这样做的必要性,而且就团的工作在这方面容易出现不良倾向的纠正提出了中肯意见。

由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特点所决定,团的工作经常要搞一些大规模有声势的活动,有些时候活动的主持者常常注重宣传效果,而不注意实际功效。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指出:“最容易的工作是开大会,发个一般号召,敲锣打鼓,搞得热热闹闹,那个工作究竟见多少效?”①他要求共青团工作不要单纯追求表面形式,而要注重实际效果,要把工作做细,做扎实。即使搞热闹的形式,普遍的号召,也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能够切中青年思想实际。他说:“青年报发表社论:提出号召,不要一般号召,而是扎扎实实地告诉青年怎么做法。这样的号召,可能会产生好的效果。这种属于号召青年应该努力奋斗的事情还有的是。比如青年的学习,团总是要管的。”②从上述思想可以看出,细致的思想工作与轰轰烈烈的形式并不矛盾。工作是否细致深入并不在于采取什么形式,关键在于是否有实质性内容,是否能把预期的效果落到实处。当前,我国正面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经济体制变革给国家资源的配置方式、政府职能的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社会的分配

②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第 289—890 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第 288—289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第 289 页、286 页。

和保障制度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变化;对广大青年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行为模式也产生深刻的影响;对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也提出了现实挑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共青团传统的带有浓重行政化色彩的重指令、轻指导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了。因此在当前,共青团更需要通过细致、深入的思想工作,调动全团上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变换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方面做出扎实的努力。

从共青团的性质和任务出发,对团员和青年进行思想教育是团组织的职责,同时也是保证团组织密切联系青年群众,紧密团结广大青年群众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共青团所取得的每一项工作成绩,都与对团员和青年的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关,共青团组织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 在长期的青年思想教育工作中,由于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曾出现过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对此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团员的教育工作,过去我们是采用了教条主义的、枯燥无味的教育方法。学习不要象过去那样强迫受训, 那种方法要改变,那个效果不好。”①同时要求共青团组织要认真研究如何对青年、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如何适应形势的需要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并且反复强调这项工作是一项扎扎实实工作,必须深入细致进行。他还指出:“党的正确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②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经常的、细致的工作了解广大青年的要求和呼声,向青年群众传达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精神,从而使广大青年能够在党的总任务统率下,统一思想,统一步伐,统一行动,成为一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突击力量。在现阶段,由于多种经济成分和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存在,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团的思想工作不能忽视青年中已经出现的和将要出现的那些变化,而必须用深入细致的工作,加强调查研究,摸准青年的思想动态,根据青年的思想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帮助青年能够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使青年的思想与火热的现实生活进一步结合。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在共青团工作中,由于青年有其求新、求变的特点,所以需要根据形势任务及青年特点的要求不断交换工作方式和工作套路。但是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由于一些人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精神,不注意从青年火热的生活中吸取新鲜、活泼富有开拓性的思想成分,只习惯于照抄照搬党的工作方式或者把某些局部有效的方式加以普遍化,结果使这些工作难以产生应有的效果。因此,邓小平强调团应该有自己的系统工作,应该本着青年的特点和形势任务的要求,与同级党委商量,在取得同意和支持后,积极地、独立开展有特点的活动;而不能党发一个什么号召,团也照样发个号召,这样做,结果都搞不好。另外,即使是一个很好的活动项目,也要根据需要去搞,不能简单地加以普遍化,一定要因时因地制宜。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行机制和运转体系都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发生重大的转变。这些转变必将向团的传统运

①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第 286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1 卷,第 288 页。

作方式提出严峻的挑战,促使团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随之更新。随着现代生产管理的日益严密,生产任务的日益加重,团组织发挥青年作用的主渠道将打破以突击为主的常规,朝着突击与岗位相结合突出岗位的方向发展。团组织的主渠道,全员性、常规性的活动方式将朝着业余、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向发展。重视活动的质量,注重活动的实效,将成为今后转变活动方式的一个取向。共青团工作的这种发展趋势,要求共青团工作的运作机制和运作方式必须向着深入、细致、严密、科学的方向转变和发展。只有这样,共青团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青年成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