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课 最佳方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中,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总想做好, 使之得到最满意的结果.要想得到最满意的结果,就要从整体的观点, 全局考虑,统筹规划.这种问题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确定一项任务, 如何精打细算,使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去完成它;另一类是已有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如何合理安排,使它们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从而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

目前,已有很多学者从事这种问题的研究,并且取得了成绩,为我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同学们熟悉的华罗庚爷爷在这方面的成就是巨大的,开创了我国应用数学领域的新天地.华罗庚爷爷特别关心青少年的教育,他老人家生前有很多为青少年所写的普及数学丛书,其中就有“统筹规划”方面的内容.在我们这一课中,也将一些有关“统筹规划,最佳策略”的简单问题介绍给同学们,希望我们的小读者做事多动脑筋,成为聪明的小“行家”.

例 1 小蕾为家里做饭,她择菜需要 8 分钟,洗菜 5 分钟,控水 3 分

钟,洗米 3 分钟,煮饭 10 分钟,切菜 4 分钟,炒菜 6 分钟.若小蕾家使用的是单火眼煤气灶,她怎样安排做饭顺序最省时合理?若小蕾家使用双火眼煤气灶又怎样安排才合理?

分析 择菜是洗菜的先决条件,洗菜是控水的先决条件,控水是切菜的先决条件,切菜是炒菜的先决条件.洗米是煮饭的先决条件.由此得到这样两条“主线”,它们可以互不干扰,但显然若先炒菜,再煮饭, 或先煮饭再炒菜不会是最合理的方案.因做菜过程中,控水占 3 分钟,

在做饭过程中,煮饭占 10 分钟,在这 13 分钟里,时间没有被合理使用.

设小蕾家使用单火眼灶具,即炒菜和煮饭不能同时进行.显然煮饭占火时间长,而这段时间内可以完成洗菜、控水、切菜等项工作.这样择菜用 8 分钟,洗米用 3 分钟,煮饭用 10 分钟(同时洗菜、控水、切

菜),补切菜 2 分钟,炒菜用 6 分钟,共用时间 29 分钟.

若先炒菜,后煮饭.则择菜 8 分钟,洗菜 5 分钟,控水 3 分钟(同

时可洗米),切菜 4 分钟,炒菜 6 分钟,煮饭 10 分钟,共用时间 36 分钟.所以,最合理的方案是:先择菜、洗米,在洗菜、控水、切菜的同时煮好米饭,最后炒菜.

设小蕾家使用双眼灶具,即炒菜、煮饭可以同时进行,这样马上可以得出,在煮饭的同时可以切菜,炒菜,不浪费一点时间,剩下来是洗米和控水可同时进行,再剩下来的就是择菜、洗菜,总共用时 26 分钟.这

种方案中,控水 3 分钟,煮饭 10 分钟被充分利用,显然是最佳方案. 说明:这道例题是向同学们展示“筹划最佳策略”的妙用,学会了

这种数学方法,会使你解决很多难题,收到实益.

例 2 某学校有试验田 25 亩,计划要种黄瓜和西红柿.这些土地根

据土质、水利条件,可分为三类(表 27—1):一类地 8 亩,二类地 12

亩,三类地 5 亩.计划要求产黄瓜 8000 斤,西红柿不限.应如何安排种植,可使西红柿的产量高?

分析 这个问题属于作物布局问题,其关键是要计算“亩产比”.

第二十七课 最佳方案 - 图1

计算亩产比(黄瓜比西红柿)

600 500

一类地: 800 = 0.75,二类地: 700 = 0.71

三类地: 400 = 0.67

600

即一类地种黄瓜最佳,其次是二类地,三类地种西红柿最佳.则选用一类地全部种黄瓜,可产:600×8=4800 斤,要求黄瓜产量是 8000 斤, 还差 3200 斤由二类地种植,即需要用地 3200÷500=6.4 亩,余下的 5.6 亩二类地,以及三类地都种西红柿,可产西红柿:700×5.6+600×5=6920斤.这样就得到符合题意的最佳种植方法.

例 3 在一条公路线旁有四家工厂,工厂的职工数如图 27—2 所示.现要在这段路线上设立一个公共汽车站,问这个车站设在哪儿,可以使几家工厂的职工乘车方便?

第二十七课 最佳方案 - 图2

分析 显然车站应设立在甲厂到丁厂的道路上,我们首先看看这段道路的端点甲厂和丁厂的附近是不是最佳位置.假如车站设在甲厂附近, 那么其他工厂的职工都要经过乙厂到甲厂方向来乘车,可是,其他三家工厂的职工总和为 2500 人,甲厂只有 500 人,这种使大多数职工不方便的位置决不会是最佳位置.我们的原则是“小靠大”,即少数人向多数人靠拢.所以,车站设在丁厂附近也不是最佳位置,因为丁厂 1000 人,

而甲、乙、丙三厂职工的总和是 2000 人,1000<2000.这样车站应设在乙厂到丙厂的这段路上的某个位置.那么甲厂的职工至少要经过乙厂才能到车站,丁厂的职工至少要经过丙厂才能到车站,所以我们可以先将甲厂、丁厂的职工分别集中到乙厂和丙厂(如图 27—3),然后再确定车站的位置就方便多了.

第二十七课 最佳方案 - 图3

四个工厂的职工人数总和为: 1000+700+800+500=3000(人)

甲厂 500 人,丁厂 1000 人,它们都小于四厂总人数的一半.根据“小靠大”的原则,甲厂附近和丁厂附近都不是车站的最佳位置,甲厂与丁厂要分别向乙厂和丙厂靠(图 27—3),这样丙厂就相当于 1700 人,乙厂相当 1300 人,再由“小靠大”的原则,1700>1300,所以乙厂应向丙厂靠,即车站应设在丙厂附近为最佳.

说明:上述甲厂的人数小于四厂总人数的一半,即甲厂的人数比其余三厂人数总和小,所以要向左靠,若甲厂的人数大于四厂总人数的一半,即甲厂的人数比其余三厂人数总和大,则其余三厂要向甲厂靠,那么车站就应设在甲厂附近.

第二十七课 最佳方案 - 图4例 4 图 27—4 是一张公路运输图,图中两条相交直线表示两条公路线,“□”与“○”分别表示运出货物与运进货物的地点,数字表示

运输方案.

第二十七课 最佳方案 - 图5

分析 货物运输包含两个因素,一、运输路程,二、货物重量.如果路程以公里为单位,货重以吨为单位,那么运输量以吨公里为单位.比如,一吨的货物运送一公里,那么运输量就是一吨公里.所谓最佳运输方案,就是使运输的吨公里数尽可能的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防止对

第二十七课 最佳方案 - 图6

就来寻找一个最佳方案.

解 制定最佳方案的原则是:在不产生对流的前提下就近运送货物. 方案.

第二十七课 最佳方案 - 图7

说明: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验证这种方案的最佳性,先求出吨公里数(运程可由同学根据图中线段的长短量定),再与其余的方案比较.

例 5 2.8 米长的圆钢材,要截成 1.2 米、0.9 米两种长度的钢料段,

以备制做零件,现在要求两种钢料各 60 段,至少需要 2.8 米的圆钢多少

件?

分析 初看起来,问题很简单,每件原料都可以截下 1.2 米和 0.9 米

的钢料各一件,共需 60 件.但如此截取造成很大浪费,因为 2.8—1.2

—0.9=0.7(米),剩下的残料比较多,用途不大,所以,这样的截取不是最佳的,应找出一种最省料的截取方法.

为了节约用料,我们找出以下两种截取方法:

  1. 截成 1.2 米的钢件两段,余料 0.4 米.

  2. 截成 0.9 米的钢件三段,余料 0.1 米.

设取 2.8 米长的原料 x 件.用截法(1);取 y 件原料,用截法(2), 则有:

2x = 60

3y = 60

x = 30

y = 20

即取 30 件原料截成 1.2 米长的钢段,取 20 件原料截成 0.9 米长的

钢段,总共使用 50 件原料,节约 10 件原料,并且残料仅为:0.4×30+0.1

×20=14 米.

例 6 某乡有八个行政村,如图 27—6 分布.点表示村庄,线表示道路,道路的长短如图 27—6.现在这个乡要建立广播网,沿道路架设电线, 问沿怎样的路线架设电线最省?

第二十七课 最佳方案 - 图8

分析 要在全乡架设广播线,显然整个线路应该是连通的,所以,架设的广播线形成一个脉络,而且应是树形脉络.因为要求的脉络总长度要尽可能短(即电线最省),有闭路就会造成浪费,由此得出这个脉络

(电线的架设图)是由 8 个点(即 8 个村)和 7 条线组成,题目所给的乡村分布图是一个圈形脉络.由以上分析,需要把它转化为树形脉络. 要把圈形脉络转化成树形脉络,就是要把构成圈(即闭路)的某

条线去掉.此方法叫做剪圈法.根据题目的要求,剪圈时,要去掉构成圈的最长一条线,这样的做法叫做取短法.

首先去掉 AF,即剪开圈 AGEFA,因为AF 是最长的线.在圈 AGHBA 中, AB 是最长的线,把它去掉,以下顺次去掉:BCHB 中的最长线 BC,CDHC 中的最长线 CD;DEHD 中的最长线 HD;HEGH 中的最长线 EG;到此圈形脉络图 27—6 转化成了树形脉络图 27—7,且脉络的总长度是最短的,即为题目所求的最佳架线线路.

第二十七课 最佳方案 - 图9

例 7 甲、乙两城之间有多条道路可通,如图 27-8,图中数字表示该段道路上的最大通过能力.求出甲、乙两城间的最大通过能力.

第二十七课 最佳方案 - 图10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由外及内依次计算.即最外层道路是:①甲→A→D→乙,②甲→B→乙.它们的最大通过能力都是 10.其次有道路③甲→A→C→D→乙,④甲→B→C→乙,它们的最大通过能力分别是 10、20.则甲、乙两城总的通过能力为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