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

足球在中国古代称之为“蹴鞠”,另有“蹙鞠”、“蹋鞠”和“■鞠” 等称呼。蹴、蹙蹋、鞥,相当于现代的“踢”的含义,而“鞠”就是皮球。汉代的皮球,是用皮革作为外皮而缝制成的。“鞠以韦(皮)为之”①,或者“捖革为鞠”(《杨雄《法言》),而在球内部则填有一些轻而软的诸如毛发之类的东西。

秦汉时期,非常重视足球运动,足球比赛已有较为完备的竞赛方法。西汉建立之初,长安宫苑里就修建了“鞠城”,作为足球的竞赛场地。汉人将足球球门称为“鞠室”②,将球场称为“鞠域”③。诗人李尤在《鞠室铭》中说“圆鞠方墙,放(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这说明当时足球场周围有围墙,场地分阴阳两半,每半各有一个半月形的球门相对称。双方各有六名队员,并且“室有一人”,也就是说有守门员。在场地周围还有看台,甚至有专为皇帝设的御座,“设御座于鞠城,观奇林之曜晖”①。

足球比赛时,双方各设队长一人;比赛采用直接对抗的方式,有攻有守, “二六对阵,殿翼相当”②,运动员奔跑如飞。比赛的胜负是裁判员按照进球的多少来决定的。裁判员要遵守其职责,“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是非”③。这就是说,裁判员在比赛中要纠偏正误,不循私情,是非分明,要作出公正的裁决。

汉人将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场”,因此上至皇帝、宫廷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爱蹴鞠。汉武帝特别爱好蹴鞠,是足球场外最经常的观众。每到精彩之处,常令其文学侍从枚臬吟诗作赋。汉成帝则常常亲自参加比赛。据《西京杂记》记载:“成帝好蹴鞠,群臣以蹴鞠劳体,非至尊所宜。帝曰:‘朕好之。’”曹操也常把一个叫孔桂的蹴鞠能手带在身边,说明他也很喜欢蹴鞠。

① 《汉书·枚乘传》。

② 《资治通鉴》。

③ 《汉书·外戚传》。

① 卡兰:《许昌宫赋》。

② 何宴:《景福殿赋》。

③ 《鞠室铭》。

在宫廷贵族之间,蹴鞠运动也蔚然成风。汉武帝的宠臣董偃,曾是各郡国的蹴鞠名将,“群国走马、蹴鞠⋯⋯,辐辏董氏”④。东汉时,大将军梁冀也好蹴鞠。伏波将军马援之子马防,更爱蹴鞠,竟在宅第中修了一个私人蹋鞠场,“蹋城弥于街路”⑤,即场地比街道还长,可见规模很大。下层官吏中,蹴鞠运动也成为一种风尚。据《史记·苍公列传》记载,文帝时安陵阪里公乘项处是一个蹴鞠迷,患“牡疝”病,不听医生淳于意的劝告,仍旧蹴鞠,结果呕血而死。

蹴鞠不仅在上层社会盛行,而且在民间也十分活跃。刘邦之父生活在乡村时,以农为业,酷爱蹴鞠运动,声称:“平生所好,与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当他作了太上皇后,不愿深居长安宫,移居新丰,以“蹴鞠欢娱晚年”①。民间的这种风气一直相沿到汉末。三国鼎立时期,“上以弓马为务,家以蹴鞠为学”②。可见蹴鞠运动长盛不衰。

在汉代,蹴鞠在军队中也非常普遍,是军事体育项目之一。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就将《蹴鞠二十五篇》列入“兵伎十三家”之内。霍去病率兵北击匈奴之时,每到宿营地,就挖建足球场,开展蹴鞠活动,以鼓舞士气。在无战事时,“得便蹴鞠”③,以此来训练士卒,提高士兵素质。东汉末,曹操南征北战之时,也常在军队中开展蹴鞠运动,寓军事训练于体育运动之中。

以上可以看出,汉代的足球运动不仅有比赛规则,而且在宫廷、民间、军队中都十分盛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足球运动曾一度衰落, 但到隋唐时期又开始复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