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基督教教会学校

基督教的日益发展,使得基督徒不愿他们的孩子愚昧无知,但正在发展的教会,如果想要基督徒受教育的话,仍不得不去罗马的文法和修辞学校去接受教育。面对着受异教教育或者根本不受教育的这种困境,他们大多数人都把孩子送到帝国的学校去,甚至连西方基督教的奠基人、不妥协的德尔都良(大约生于 160 年)也不否认当时他们没有开设别的学科。公元 2 世纪末, 他写的《偶像崇拜》这篇论文,对他那个时代基督教社会存在的实际问题的困难,作了一个有趣的间接说明。他十分清楚,一个基督徒当教师是不可能的。他说,一个教师被迫去庆祝智慧女神密涅瓦的节日和在指定的季节装饰学校,纪念花神,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按任何其他惯例行事都是犯罪。此外, 在文学教学中,他必须把古代神话的诽谤性故事告诉学生,并说明神的贡

① 《论早期基督教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第 525 页。

① 《新约圣经·哥林多前书》。

献。很清楚,这根本不是一个基督教徒要做的事。但如果一个基督教徒教师谈论诸神的故事都不会玷污他的嘴唇,这难道不与一个基督教徒学生听了这些故事后玷污了他的耳朵的情况完全抵触吗?德尔都良在这种明显的结论上妥协了。尽管他知道基督教徒青年在普通教育中面临的危险,但他认为禁止他们进学校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儿童教育方面,早期的基督教发现自己处于十分为难的境地。当时的现存学校,不论公立、私立都是世俗学校,教师都是世俗教师,而在教会看来,教学的思想内容都是异教的。但教会还没有力量设立自己的学校系统。因此,教会不得不允许教徒的子女进入世俗学校学文化,但要求家长在家庭中进行宗教教育,以抵消学校中的异教文化与道德的影响。

这样,早期的基督教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说,已经屈服于历史的必然,承认现有的学校而不试图阻止它的成员在学校里当教师或学习。但在亚历山大里亚等一些地区,教育领域里的异教徒与基督教的矛盾并不很激烈,这主要是由于许多基督教学者对昔日的宗教和文化采取同情的态度,在克莱门特

(约公元 160—215 年)看来,福音不是一种新的背离,而是希腊文化和犹太主义两条进步路线的会合点。他认为全部历史就是一种历史,因为整个真理只有一个,他说:“只有一条真理的河流,许多溪水从这边和那边注入其中。”正是这种精神使基督教自己办的一些学校开始有一定影响。同时,教会不能长期满足于这种教育现状,教会也必须设立和扩大自己的学校。至少到了公元 4 世纪时,教会举办的学校教育事业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公元 381 年,在君士坦丁堡举行的一次教会领袖的会议中,决议要求“在一切城市与乡村中设立免费教育儿童的学校”。

基督教最早出现的学校是教义问答学校。教义问答学校有两种,一种是教义学校,教义学校招收的学生包括信仰基督教家庭的儿童,犹太教改宗基督教者,以及居民中某些热心基督教的成年人。学校教学的目的,除有关教义方面的基本知识外,道德行为的训练在这里占有重要的地位。音乐也受到重视,特别是在东罗马帝国。音乐之所以被视为重要科目,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德行和增强对基督教的信仰。音乐歌词,主要是教会的赞美诗。这种学校一般设在教堂的柱廊下,或教堂中的其他场所。

另一种是教义学院(亦称高级教义问答学校),教育宗旨是培养教会的神职人员,如牧师等。这种高级的学校,虽然仍以教义为教育的灵魂,但所学的课程要广泛得多。从公元 2 世纪到 4 世纪,基督教为了扩大其影响,就必须向世俗文化教育作斗争,其锋芒所指是希腊——罗马的学术。为了战胜对手,就要了解对手;为了战胜并取代希腊——罗马文化在人们中间的影响,基督教会便利用希腊——罗马知识,对其加以严厉的选择,汰除其中与教义相抵触的东西,将希腊——罗马文化教育乃至学术思想加以改造,使其符合教会的需要。公元 179 年,一位改宗基督教的斯多噶派的哲学家潘太纳在亚历山大里亚主持了一所教义问答学校。继承他事业的是克莱门特和奥力

根(公元 185—254 年)等人,他们在亚历三大里亚建立了一所高级教义问

答学校。公元 231 年,奥力根在小亚细亚又建立了一所高级教义问答学校, 教学的科目有哲学、修辞学、逻辑学、天文学、文学、历史和自然科学等。他们主张让希腊——罗马文化与基督教教义合流,基督教学校把学习希腊—

—罗马文化作为手段;学习希腊——罗马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教义,使所培养的人能胜任牧师的工作,能忠于教会,为基督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