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家和儒学家的教育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无常,统治阶级思想情绪转趋悲观。从

东汉末期开始的研习老庄的风气,到魏晋便发展为清谈之风,他们肆志虚玄,寄情山水,采取一种逃避现实的虚玄、颓废、放任的人生哲学。然而他们又需要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因此形成儒道兼融的新学——玄学。这一时期,玄、儒、佛、道都得到了发展,玄学的“清谈”助长了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埋下了以后“道学”(理学)的种子。西晋的佛学则利用玄学的“贵无” 思想去解释佛学的“空”,互相利用,使佛学也带上了玄学化的特点。东晋的佛徒大多谈玄,到南朝梁武帝时,佛学发展到顶峰。由于儒、道、佛的互相斗争,互相吸收,佛学逐渐汉化。北朝不行佛学,但禅宗得到发展。这时期的道教吸收老庄的清静无为思想和人生哲学,又抄袭儒家的伦理纲常和佛教的因果报应,并夹杂着阴阳五行、谶纬等内容,发展成为一个宗教流派。

在佛、道、儒、玄的互相斗争中,儒家的唯物主义思想得到了发展,无神论在反佛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嵇康的玄学,颜之推的儒学,傅玄和范缜的唯物主义思想,代表了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