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界经济危机中的美国、英国、法国1.1929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1929 年 10 月,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跌价为标志,开始了一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经济损失最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直至今日,资产阶级提起这次经济危机仍谈虎色变。人们不能忘记,这次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 2500 亿美元,整个工业生产缩减 36%,世界贸易额缩减近 2/3,有 3000 多万工人失业,几百万小农破产,它是造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 1919 年至 1920 年的经济危机

后,自 1924 年起进入了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时期。但是,这种稳定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造成危机的各种因素以不同的形式潜伏着,并没有消失。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已使旧的经济体系完全打乱,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资本垄断程度的提高,使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矛盾及不平衡状态加深。这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首先从财政信贷危机开始,然后扩展到工农业生产各部门,首先是从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国开始,然后扩及到世界各地。 1929 年 10 月 24 日,纽约股票市场抛售股票 1280 万股,而平日只有二

三百万股。花旗、大通等银行的老板曾企图组织一个 2.4 亿美元的购进集团, 以控制抛售股票的浪潮,但没有能奏效。10 月 29 日后的一个月内,股票价格下跌 40%,到年底,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各种股票价值总共下跌了 450

亿美元左右。1929 年至 1932 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 55 种工业股票的平均价

格从 252 美元下跌到 61 美元。股票市场崩溃、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必然引起

银行倒闭。与美国经济关系密切的德国首先受到影响。1931 年 5 月至 7 月,

德国帝国银行的黄金储备减少了 42%,同年 5 月 11 日,奥地利最大的信用

银行倒闭。7 月 13 日,德国的大银行之一达姆塔特国民银行破产。自 5 月份起,德国和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波兰等国都出现了向银行挤兑存款的风潮。危机很快波及到英国和南美洲及大洋洲各国,法国是较晚卷入危机的资本主义大国。

经济危机迅速导致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和失业人数剧增。1932 年工业产值与 1929 年相比,美国下降 46.2%,德国下降 40.2%,日本下降 37.4%, 意大利下降 33.2%,法国下降 31.9%,英国下降 20%。生产下降使大批企业倒闭。危机期间,美国倒闭的企业有 13 万家以上,1933 年有失业工人 1700 万,失业率达 24.9%。为了应付严重的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损人利己的手段转嫁危机。美国国会首先在 1930 年 5 月通过对 890 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立即招致 33 个国家的抗议,7 个国家随即采取了报复性的措施。法国、英国等国纷纷采取了对进口美国小汽车增税,以及英联邦会议决定在英帝国内部建立关税优惠制,进一步促成关税战、市场战和货币战激化。为了解决这些日趋尖锐的矛盾,1933 年 6 月 12 日到 7 月 27 日在伦敦召开了有 66个国家参加的国际经济会议,但没就降低关税和稳定货币等重要问题达成协议。

这场空前的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危机。欧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开展了反饥饿运动,工农运动也开始高涨。

1930 年 3 月 6 日,125 万美国失业工人在全美各大城市举行了示威游行。经济危机还促使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更加尖锐,印度、中国、朝鲜、埃及、越南等国出现了新的反帝高潮。危机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此外,一些国家出现了法西斯主义思潮泛滥的情况,在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波兰、匈牙利、希腊、罗马尼亚等国,法西斯势力抬头,出现了一些法西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