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法西斯投降和波茨坦会议

雅尔塔会议结束后,盟军向德军发起强大进攻。德国的战时经济此时已完全崩溃,法西斯政权摇摇欲坠。在西线,艾森豪威尔指挥包括有 25 个装甲

师(6000 辆坦克)和 5 个空运师在内的 90 个师的兵力,同时完全掌握了制

空权。1945 年 2 月 8 日,盟军向德军的齐格菲勒防线发起进攻,3 月 2 日, 突破了防线,强渡了莱茵河,德军退守到莱茵河东岸。美国将军巴顿(1885

—1945)指挥的坦克部队也在 3 月 7 日突破德军爱菲尔平原防线,很快抵达莱茵河岸。3 月 22 日,强渡莱茵河,3 月 27 日,已进入法兰克福市郊。3 月底,盟军距柏林有 400 多公里。4 月中旬,盟军加速向易北河方向突进。4 月下旬,先后解放了鲁尔、莱比锡、纽伦堡等重要城市。美军第七军团渡过多瑙河后进入巴伐利亚。德军西线已完全崩溃。

在东线,苏联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4 月 16 日在奥得河地段发起总攻,柏

林战役开始。这是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役。苏军 17 日突破了德军防线,占

领了通往柏林的主要阵地——泽洛夫高地。到 19 日,苏军突破了德国奥得河

—尼斯河地区防线,迅速向柏林方向推进。希特勒聚集了 100 万人来死守柏

林。从 4 月 19 日开始,苏军开始了柏林战役中对德军进行包围和分割的阶段。

4 月 20 日 13 时 50 分,苏军炮兵开始猛轰柏林,揭开了攻占德国首都的序幕。

4 月 22 日,朱可夫(1896—1974)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科涅夫

(1897—1973)元帅指挥的第一乌克兰方面军在柏林东西两面会师,25 日在

柏林西面合围,形成了对柏林的包围。同日,苏美军队在距柏林 120 公里的易北河托尔高地会师,德国被截成南北两半。

苏军从东面、北面、南面和东南面向柏林突击,同德军在市郊进行战斗后冲入市内。在市内进行着激烈的巷战。4 月 29 日,苏军突入到市中心,逼近国会大厦。4 月 30 日希特勒见苏军即将攻到总理府,知败局已定,畏罪自杀,结束了罪恶的一生。这时,总理府外苏军攻占国会大厦的战斗已经开始。苏军摧毁了德军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当晚冲进了国会大厦,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大厦屋顶。5 月 2 日德军全部投降。在柏林战役中,德军被生俘 48 万人,

伤亡 25 万人。柏林战役标志着德国法西斯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彻底崩溃,在其他各地的德军也陆续投降。5 月 8 日,陆军元帅凯特尔(1882—1946)代表德国政府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宣布德国无条件向苏英美法四国投降。投降书从 1945 年 5 月 9 日零时开始生效。当日夜,德军开始大规模缴械投降,到

27 日,有 139 万德军向苏联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

1945 年 7 月 17 日至 8 月 2 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进行了第三次会晤。其主要任务是德国法西斯投降后,及时调整三大同盟国之间的矛盾,为最后打败日本法西斯,建立战后世界的新秩序打下基础。除斯大林外,美国总统罗斯福因在 1945 年 4 月 12 日逝世,由副总统杜鲁门(1894—1972)继任总统,代表美国出席会议。丘吉尔最初是英国代表团团长,后英国进行大选,新当选首相的工党领袖艾德礼(1883—1967)在7 月 28 日接替丘吉尔出席会议。苏美英三国在整个会议中明争暗斗,各有自己的企图:苏联最关心的是进一步巩固胜利成果,确定德国的赔偿数额,同时使美英接受东欧各国的领土变更和东欧各国新成立的政府;美国的目的是让苏联去实践对日作战的诺言,确立自己在战后的世界霸权地位;英国最关心的是遏制苏联在欧洲的影响,同苏联争夺胜利成果。

会议签订了《波茨坦会议议定书》,发表了《波茨坦会议公报》。这两个内容基本相同的文件,通称《波茨坦协定》。主要内容是:苏、美、英、法四国共同占领德国,解除德国武装,解散纳粹组织,逮捕并审判纳粹战犯, 消除或控制可用以作军事生产的德国工业,在民主的基础上重建德国的政治生活;承认新成立的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德国东部的波兰领土重新归还波兰,初步确定波兰西部的国界为奥得河——尼斯河,东普鲁士北部和哥尼斯堡划入苏联;设立苏、美、英、法、中五国外长会议,负责战后缔结和约的准备工作和商讨成员国之间的有关问题;关于德国战争赔款问题,强调必须迫使德国最大限度赔偿给盟国带来的损失和灾难,“苏联除在苏占区获得赔偿外,尚可自西部占领区取得赔偿”。此外,还包括会议讨论的奥地利、黑海海峡、伊朗、前意大利殖民地和丹吉尔等问题。

对日作战问题是波茨坦会议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英美中三国于 7 月 26

日签署了《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苏联于同年 8 月 8 日加入。公告

共 13 条,主要内容是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必须实施《开罗宣言》的条件,完全解除军队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