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法西斯统治和扩军备战
希特勒上台后即实行白色恐怖,强化法西斯统治。1933 年 2 月 1 日,希
特勒解散国会,决定在 3 月 5 日重新进行国会选举以达到将非纳粹党人从内
阁中逐出的目的。为保证选举获胜,希特勒 2 月 4 日签署了关于暂时禁止报纸出版和公开集会的命令。2 月 27 日,又策划了国会纵火案件。纳粹党二号头目戈林(1893—1946)指使其走卒在国会大厦放火后,诬陷共产党,在全国逮捕了 1.8 万多名共产党人,德共领袖台尔曼和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季
米特洛夫(1882—1949)也被捕,德共在白色恐怖中被迫转入地下。2 月 28 日,纳粹政府颁布《保护国家和人民法令》,宣布在紧急时期取消公民基本权利。3 月 23 日,国会和参议院通过了《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即《授权法》,规定政府制订法律或同外国签订条约可不经国会同意,国会名存实亡, 魏玛宪法实际上已被废除。6 月,社会民主党被查禁,其他政党自行解散。7 月 14 日宣布了禁止组织新党的法律,凡组织新党均以叛国罪论处,唯一的合法政党就是纳粹党。
希特勒极力使国家成为纳粹党的附庸,同时把军队和工会也都纳粹化。1933 年 3 月 31 日,希特勒颁布了《各邦与帝国一体化法令》,规定邦议会
(普鲁士除外)可不经选举而改组,使其符合国会选举的结果;授权邦政府可以不经邦议会同意可颁布各项规范和调整地方管理。同年 4 月 7 日颁布了
《重建公务员体制法令》,乘机把非纳粹人从所担任的较高的职务上赶走, 使纳粹党人牢牢地控制着从中央政府到地方的各种重要岗位。
希特勒的经济政策,加紧在经济上实行军事化,强化垄断资本同法西斯政权的结合。优先发展军火工业。1933 年至 1939 年,消费资料生产增加了43%,生产资料生产增加了 2.1 倍,而军需生产却扩大了 11.5 倍。纳粹政府
在 1933—1939 年间,先后发布了数百个指示,通过强行卡特尔化,使垄断组
织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使垄断组织的资本在 30 年代末已占全国股份资本总额的 85%。纳粹政府还通过“排犹运动”掠夺犹太人的财产,约 60 亿至 80 亿马克落入德国垄断资本家和纳粹党党魁手中。希特勒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速推行法西斯化,通过内容广泛的法西斯主义宣传活动,从思想上毒害和麻痹人民群众,企图把人民变成法西斯政权的驯服工具。在强制推行法西斯意识形态的同时,纳粹分子于 1935
年 5 月 9 日在柏林焚烧了大批具有民主思想的进步书刊及科学著作,全国各地此后也陆续出现了不少类似事件,爱因斯坦等著名专家学者被迫流亡国外。
希特勒上台后实行了全面的扩军备战政策,加紧准备发动侵略战争,德国逐渐成为欧洲的战争策源地。德国于 1933 年退出国际联盟,同年年底,决定建立一支有 1600 架飞机的空军,1934 年建造了三艘主力舰。1935 年公然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公开重整军备,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一支 50 万人的陆军。1936 年 3 月 7 日,纳粹政府派兵占领了莱茵非武装区,1938 年吞并
奥地利,1939 年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德国加快了走向战争的步伐。德国在外交活动上也是围绕着扩军备战开展的,逐渐由防御性为主的外交向进攻性的外交转化。1936 年 10 月 25 日,德国同意大利成立罗马——柏林轴心。一个
月后,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 年 11 月 6 日,意大利参加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形成了“罗马——柏林——东京轴心”,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结成了极富冒险性和侵略性的轴心集团,希特勒法西斯政权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世界各国人民面临着严重的战争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