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935 年 12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次年 2 月中旬,由红一方面军、红十五军团、红二十八军组成的红军抗日先

锋队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并在 2 月 17 日发表《东征宣言》,准备东出河北与日军作战。但遭蒋介石、阎锡山派军队拦击。刘志丹在反击作战中英勇牺牲。8 月 25 日,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书,再次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决定放弃“反蒋”口号,采取“逼蒋”抗日的政策。由“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促进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

1936 年 12 月 12 日晨 5 时,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和陈诚等军政要员 10 余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宣布取消“西北剿总”,成立抗日联军西北临时军事委员会,并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释放被捕的爱国人士和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集会结社及一切政治自由等八项主张。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一片混乱,国际上各种政治势力也作出不同的反映,当时出现了极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

势。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多次召开政治局会议,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并应张学良、杨虎城的邀请,派出由周恩来、博古、叶剑英等组成的代表团,于 12 月 17 日抵达西安。12 月

22 日,南京政府派出代表,宋子文、宋美龄等到达西安。24 日,经过两天谈判迫使蒋介石接受了以下六项条件:1.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人士;2.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自由权利; 3.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4.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 决定抗日救亡方针;5.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6.其他具体救国办法。25 日,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彻底粉碎了亲日派企图乘机扩大中国内战的阴谋,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 年 2 月 15 日,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南京召开,讨论国共关系和

对日关系。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 13 人在会上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拥护农工三大政策案》。会议经过激烈斗争,使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开始发生变化。4 月 15 日,中共中央发出《告全党同志书》,强调“在目前新阶段内,我党工作中的一环,应该是抗日的民主运动的发展”。5 月 2

日至 14 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党的苏区代表会议,毛泽东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论述了在统一战线中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性。毛泽东还作了《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会议结论。这次代表会议批准了遵义会议以来党的路线,为迎接全国抗日战争的到来,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