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人民阵线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智利的工业有较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市场上急需的铜和硝石的生产,发展尤其突出。战后,铜矿业成为智利经济中的重要部门,但外国垄断资本占有很大的比重,如 1920 年美国在智利的投资总额

高达 2 亿美元,主要是用于铜的开采。这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外国资本家手中。战后国际市场对硝石的需求锐减则给智利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大量工厂被迫倒闭,工人失业增加,劳动人民生活状况恶化,促使工农运动高涨, 智利共产党于 1922 年成立。

1926 年,智利反对党联盟——“自由联盟”的候选人阿图罗·亚历山德里当选总统,他在维护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被迫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动群众作出让步,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对外执行亲英美等帝国主义政策。为取得美国的贷款他将铜和硝石的开采权租让给美国的垄断组织, 使美国更紧地控制了智利的经济命脉。1929 年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智利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际市场对铜和硝石的需求锐减,使智利的出口额急剧下降,由 2.765 亿美元跌到 3500 万美元。大批工厂倒闭,1935

年工人失业人数达 35 万。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使国内阶级矛盾加深,罢工罢课此起彼伏,工农运动出现新的高涨。1932 年 10 月,亚历山德里第二次出任总统。在对工农运动作出虚假的让步,使工农业生产有所恢复后,对工农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1934 年镇压了奥比镇河上游的农工起义。1936 年 2

月全国总罢工时,亚历山德里政府下令全国戒严四个月,对工人实行大逮捕。在举国上下的白色恐怖中,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智利政府继续执行亲美政策。1936 年,美国在智利的直接投资为 4.84 亿美元,其中 4/5 用于铜和硝石业,使智利主要的工业部门完全依附于美国。亚历山德里还公开同情西班牙佛朗哥法西斯政权,为法西斯势力在智利的渗透和滋长打开了大门。

30 年代,随着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智利的法西斯势力也开始抬头。为了抵抗法西斯分子的进攻,智利各派民主力量在智利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了团结。1936 年 3 月 16 日,智利共产党、社会党、激进党和劳工联盟组成了人民阵线。人民阵线提出的竟选纲领是实现民主自由,限制外国垄断组织,维护国家独立,实现土地改革,改进社会立法和劳动立法,改善教育制度等,这一切都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在 1938 年的总统选举中,人民阵线提出的候选人、激进党人佩德罗·塞尔达获胜,组成人民阵线政府。人民阵线政府成立后,果断地粉碎了反动势力组织的法西斯叛乱,并在内政外交上采取措施,实行一条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线。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得到了恢复,美国等垄断组织的势力无限止膨胀势头被遏止住,民族工业和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1939 年 4 月,开办了生产公司,以促进发展国营的电力、石油、钢铁、甜菜糖等企业为主要任务。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有了提高。在对外政策上改变了亲美的路线,1944 年与苏联建交,1945 年初对德、意、日轴心国宣战。塞尔达政府制止了法西斯势力的蔓延,积极地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