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年代的法国

1930 年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蔓延到法国,虽然出现危机时间较

晚,但造成的后果却同样严重,而且持续的时间较长,直到 1936 年在工业中

才出现了某些复苏,但从 1937 年年中起,又重新开始衰退。1935 年同 1929 年相比,工业下降了 67.4%,大批工厂倒闭。在此期间,法国有 130 家纺织厂破产。到 1935 年,法国的失业者有 100 万。在农村,1934 年至 1935 年有40 万农民破产。占土地所有者 2%的大地主,占有全部耕地的 50%以上。在经济危机期间,加快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如 250 家钢铁公司加入了冶金企业公会,其中最有实力的六家控制着生铁和钢的全部产量的 3/4;法兰西银行的资本从 1929 年至 1935 年增加了一倍,达 800 亿法郎。

经济危机使中小资产阶级破产,工人农民的生活状况恶化,法国工人阶级为改善自己的物质状况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罢工斗争此起彼伏。法国政局动荡不稳,内阁更迭频繁,而且还出现了火十字团、法兰西行动同盟和青年爱国团等法西斯团体,国内阶级矛盾更加尖锐。1934 年 1 月,法国激进党领袖达拉第(1884—1970)组阁。2 月 6 日,2 万余名武装的法西斯分子冲向国会大厦波旁宫,准备推翻共和国。达拉第在紧急关头没有果断地打退法西斯分子的进攻,使之更加猖狂。在法共的领导下,2.5 万名法国工人挺身而出,阻挡法西斯分子的进路,在巴黎市中心的协和广场同暴徒发生冲突, 数百人伤亡,史称“二月事件”。二月事件后,达拉第政府辞职,成立了以杜美格(1863—1937)为首的“民族统一”政府。11 月,杜美格宣布了改革纲领,但被其他政党指责为是他搞独裁统治,被迫下台。这时,反对法国日益猖獗的法西斯势力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1934 年 6 月,法共召开代表大会,明确了由客观形势所决定的主要任务

不是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之间作出抉择,而是在法西斯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之间作出抉择。1934 年 7 月,共产党和社会党签订了统一行动公约。1935 年 5 月 30 日,成立了由激进党、激进社会党和共产党人组织的人民阵线,并宣布其政治主张是保卫共和国反对法西斯主义,采取反危机措施并保障劳工权利。7 月 14 日,全国举行了有 200 万人参加的示威游行,坚决拥护和支持人民阵线。1936 年 1 月,法国召开“八大”,确定了“自由富强和幸福的法兰西”的统一战线口号。同月,人民阵线纲领公布,要求保卫人民自由,取缔法西斯组织,解除一切法西斯武装;要求通过保障劳工权利的立法,取消限制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法令,保障教育与信仰自由;改组法兰西银行,实行法兰西银行国有化,打破 200 家金融家族的控制;实行农产品固定价格,由政府收购农产品;建立国家失业基金,建立养老制度,吸收青年工人就业, 监督军火贸易,实行军事工业国有化,对征税的制度进行改革。在对外关系方面,纲领提出放弃秘密外交,对苏友好,主张保证集体安全,召开限制军备的会议,实行晋遍和有效监督的裁军。1936 年 3 月,法国总工会和法国统一总工会这两个法国最大的工会举行了统一代表大会,实现了总工会的统一。总工会的会员很快发展 500 万人。

1936 年 4 月到 5 月,法国进行议会选举,人民阵线在 610 个议席上获得

381 个席位,占 60%以上,组成了以社会党领袖莱昂·勃鲁姆(1872—1950) 为首,有激进社会党人参加的人民阵线政府。勃鲁姆的政府纲领提出了反危机的措施,他将其称之为“法国的新政”。其内容包括调整劳资关系,改组法兰西的银行和部分军事工业实行国有化,控制农产品销售,举办公共工程, 制定新的税收制度和新的会计制度等。但是,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破坏,使这个纲领无法执行,1937 年 3 月,勃鲁姆宣布暂缓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6 月勃鲁姆辞职。1938 年 4 月,达拉第再次组成政府,出任总理,完全倒向右翼,法国政治开始向右转,人民阵线政府曾经实行过的一些法令先后被废止。10 月,激进党和激进社会党举行代表大会,决定支持达拉第政府,人民阵线

分裂。11 月 30 日,当总工会领导全法 400 万人 24 小时总罢工时被政府镇压。在对外政策上,达拉第继续推行绥靖政策。人民阵线完全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