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929 年秋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危机,结束了资本主义暂时稳定时期。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使日本加速了军国主义化。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加速侵略中国,通过独霸中国进而称霸亚洲和世界。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沈阳。东北军奉蒋介石“绝对不抵抗”的命令,撤至山海关以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随即被日军占领,并开始向热河进攻。“九·一八” 事变后,全国抗日民主运动高涨,掀起反蒋抗日运动高潮。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80 多万工人组织了抗日救国联合会。除上海外,北平、天津、青岛、太原、芜湖、重庆、长沙、桂林、广州、香港等地的工人也成立救国会, 组织义勇军。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学生还纷纷到南京请愿,强烈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在全国各界群众抗日爱国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 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反共的内战政策。

1932 年 1 月 28 日夜,日本侵略者向上海发起进攻。驻上海的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和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反击。上海各界人民积极支持十九路军抗日作战,中国共产党发动全市日厂工人举行抗日同盟罢工。蒋介

石极力破坏十九路军抗战,迫使十九路军于 3 月初撤出上海。5 月 5 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性的《上海停战协定》。

“九·一八”之后,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使其反动统治出现危机, 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处于有利时期。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统治,却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危害,使高涨的革命运动低落下去。1933 年 2 月至 3 月,

周恩来、朱德指挥一方面军歼敌近 3 个师,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但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指导下,红军在 1933 年 9 月第五次反“围剿” 斗争中失利。当时,“左”倾错误已发展到极点。“左”倾机会主义者错误地认为第五次反“围剿”是“阶级决战”,是“革命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革命根据地迅速缩小,红军遭到重大损失,被迫放弃红色区域开始战略大转移——长征。

1934 年 10 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中央决定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突围转移。21 日,中央红军连同后方机关计 8 万余人,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雩都等地出发,向湘西进军, 开始长征。长征开始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中共中央军事顾问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思 1900—1974)等在军事上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突破湘江封锁线时,红军已减至 3 万余人。12 月, 敌军集结 40 万人,准备围歼向湘西进发的红军。在紧急关头,中央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放弃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向贵州挺进。1935 年 1 月,红军强度乌江、占领遵义,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彻底结束了王明“左” 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毛泽东被推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取消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1936 年 10 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伟大的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组成统一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中央军委主席。长征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