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

希特勒 1933 年初上台后,立即着手实现独占欧洲,称霸世界的战争计划,他力图使德国不仅成为政治大国、经济大国,而且还要成为军事大国。1933 年 10 月 14 日,德国以“军备平等”要求未获满足为由,正式退出日内

瓦裁军会议,同时退出国联。1935 年 3 月 16 日,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

关于限制德国武装的军事条款,实行普遍义务制,同年 6 月 18 日,英德签订

《英德海军协定》允许德国建有规模为英联邦各国海军力量总数 35%的常备海军。1936 年 3 月 7 日,德军进入莱茵非武装区,实际上单方面废除了《洛加诺公约》。而对德国法西斯咄咄逼人的军事攻势,英法则实行退让政策, 接受既成的事实,使德国破坏公约的行为合法化。由于英法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维护国际公约,纵容德国扩军备战,使欧洲面临着严重的战争威胁。

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强化社团国家制度,下令用法西斯党总体议会代替议会,强制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强制购买为期 25 年的公债。此外,还从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向公民特别是向青年灌输法西斯思想,使意大利走上法西斯化和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道路。1935 年 10 月 3 日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前,多次无理挑起事端,英法控制的国联对埃塞俄比亚的申诉,从没作出意大利是侵略者的结论,英法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采取了纵容政策,企图以牺牲埃塞俄比亚换取意大利的支持,结成英法意联合阵线同德国抗衡。美国则在 1935 年 8 月 31 日通过“中立法案”,禁止向交战国出售武器,但不禁止输出战略物资,明显对侵略者有利。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国联虽然宣布意大利是侵略者,并对其实行经济制裁,而事实上从未认真执行,对意大利扩大侵略战争没有任何影响。1935 年 12 月 9 日,法国总理赖伐尔(1883

—1945)同英国外交大臣霍尔(1880—1959)甚至还提出“和平调解”方案, 准备让埃塞俄比亚交出大部分领土由意大利行使“保护权”。消息传出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慨,霍尔被迫辞职。

1936 年 2 月西班牙国会选举,由西班牙共产党、社会党、共和党左翼、共和同盟等左派政党组成的人民阵线在国会选举中获胜,成立联合政府,开始实施人民阵线的纲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释放政治犯,实行劳动法和土地改革,宣布各民族有权自治等。西班牙人民革命斗争向纵深发展使反动党派惊恐不安,君主派、大地主和大资本家、反动僧侣和长枪会党徒、反动军官阴谋制造叛乱。1936 年 7 月 18 日,西班牙驻摩洛哥殖民军头目佛朗哥(1892

—1975)在德意法西斯的支持下发动内战。自 7 月 30 日起,德意法西斯公开进行武装干涉。英法政府出于对人民革命和人民阵线运动的恐惧和仇恨,对德意法西斯采取“不干涉政策”,对西班牙内战“保持中立”。美国支持英法的立场,并采取了同样的作法,公然纵容德意法西斯和西班牙反动势力。1939 年 2 月,英法公开承认了佛朗哥政府,3 月,佛朗哥推翻了人民阵线建立的联合政府,自任“元首”兼“大元帅”,开始了在西班牙的法西斯独裁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