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四套人民币纸币

中国人民银行从 1948 年成立到 1988 年为止,40 年间共发行了 4 套人民币纸币。

1948 年 12 月 1 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出布告,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并于当日开始发行由董必武题写“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的人民币纸币,故第一套人民币亦称“四八版”人民币,这套币陆续发行到 1953 年底为止,1955 年 4

月 1 日起停止在市场流通。

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处在解放战争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解放军打到那里,人民币就发行到那里,不但要收兑群众手中的国民党政府发行的各种货币,还要满足恢复生产的需要,货币需要量非常大。因此,这套币的面值很大,参与印制的印刷厂也很多。这套纸币的特点是:构图为四边框,票券图景以恢复工农业生产为主题,行名和面值为汉字繁体字自右至左排列, 仅 5 种版面有少数民族文字。这套人民币面额品种多,版面设计不统一,无

辅币。主币有 12 种面额 62 种版面, 1 元券 2 种、 5 元券 4 种、10 元券 4

种、 20 元券 7 种、50 元券 7 种、100 元券 10 种、200 元券 5 种、 500 元

券 6 种、1000 元券 6 种、5000 元券 5 种、1 万元券 4 种、5 万元券 2 种。

第一套人民币在市场流通的时间不足 6 年半,但它的历史功绩在于满足了当时的解放战争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初步完成了统一中国货币的任务,在中国货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55 年 3 月 1 日起发行 1953 年完成设计的第二套人民币纸币,并以 1

比 1 万元的比值收兑“四八版”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亦称“五三版”人民

币。第二套人民币陆续发行到 1962 年 4 月 20 日止,1964 年 4 月 15 日开始

收回 3 元、5 元(浅酱色)和 10 元券,1973 年 8 月 15 日第二套人民币退出流通。

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正值大规模的国民经济建设时期,在票券的设计、印制上比“四八版”有很大改进,体现了新中国的精神风貌。构图为上下框, 突破了四连框的固定格式,显得庄重大方又富有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六个字由马文蔚先生书写,自左至右排列,现已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的标准

字体。票券的正面图景 1 分到 10 元券分别是汽车、飞机、轮船、拖拉机、火车、水电站、北京天安门、延安宝塔山、井冈山龙源口、民族大团结、工农联盟等。反映了全国人民对现代化建设的愿望和对革命圣地的向往。背面用线条、彩带烘托国徽,采用汉、藏、蒙、维吾尔四种文字。这套币共 11 种面额 13 种版面,辅币有 1 分券、2 分券、5 分券、1 角券、2 角券、5 角券,主币有 1 元券 2 种(红色、蓝黑色)、2 元券、3 元券、5 元券 2 种(浅酱色、深酱色)、10 元券。

1962 年 4 月 20 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陆续发行 1959 年经中央批准设计方案的第三套人民币纸币,故亦称“五九版”人民币。其中背面绿色及浅酱色的 1 角券于 1967 年 12 月和 1971 年 11 月先后退出流通,其余版面目前仍在流通。此外,为适应市场对分币的需求,1981 年起又重新举行了“五三版” 1 分、2 分和 5 分券,但编号中只有冠字而无号码以示区别。

第三套人民币的发行是在我国自力更生建设祖国时期,整套币从设计、制版和印刷等方面比“五三版”有了新突破,整体结构严谨,采用了无边框的活泼形式,显得美观大方,富有民族风格。

票券新增了壮族文字和汉语拼音。从 10 元到 1 角的正面图案分别为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炼钢工人、车床工人、女拖拉机手、纺织车间、武汉长江大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背面图案除国徽外,分别为天安门、露天煤矿、石油矿井、牧羊、棉花、牡丹花、菊花。图景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和政治风貌。但由于受到十年内乱的干扰,整套币直到 1972 年才出齐。

这套币共 7 种面额 9 种版面,辅币有 1 角券 3 种(浅酱、深酱、背绿色)、2 角券、5 角券,主币有 1 元券、2 元券、5 元券、10 元券。

从 1987 年 4 月 27 日起陆续发行 1980 年设计印刷的第四套人民币纸币,

故亦称“八○版”人民币。到 1989 年 9 月 22 日全套币出齐,与“五九版” 人民币混合流通。

第四套人民币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设计印制的, 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文化艺术的新水平在钞票印刷上的应用,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这套币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以人物头像作为票券主景,100 元券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 4 位领袖的浮雕头像,50 元券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头像,其余为汉、蒙、藏、回、维、彝、侗、瑶、苗、壮、布衣、朝鲜、高山、满等人物头像,象征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以及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平等大团结。主币背面图景取材于祖国的名山大川,分别为井冈山主峰、黄河壶口瀑布、珠穆朗玛峰、长江三峡、南海南天一柱、长城;辅币背面主景均为国徽。行名和面值均采用规范的简化汉字,主币还增加了盲文符号, 编号组成由以前冠字为 3 位罗马字母、号码为 7 位阿拉伯数字改为冠字为 2

位汉语拼音字母、号码为 8 位阿拉伯数字。这套币共 9 种面额 9 种版面,辅币有 1 角券、2 角券、5 角券,主币有 1 元券、2 元券、5 元券、10 元券、50 元券、100 元券。

中国人民银行自 1992 年 8 月 20 日起,又发行了 1990 年版 50 元、100

元人民币,图案与 1980 版这两种面额的人民币完全一致,它与现行人民币同时在市场上流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