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四要

翻翻历史书,可以窥见察实、举要、破格、去私,堪称用人四要。

所谓察实,是指考察其是否有真才实学。战国时,赵王便因“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与奢(括父、名将)言之,奢不能难”,很有辩才, 名噪天下,便起用他代廉颇为将。听到这个消息,宰相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 都向赵王谏阻,赵王不听。结果,对秦军一仗,毁掉赵军四十万人!赵王的教训就在不能察实。

所谓举要,就是要讲辩证法,抓住主流。《周纪》载:子思向卫候举荐苟变,说他有率领五百乘战车的才能。卫候说:“我知道他能带兵作战。但是,他在乡下收田赋时,白吃过人家两个鸡蛋,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 “用人就象木匠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如今你处在各国争雄的形势下,挑选能征惯战的将领,怎么可以为了两个鸡蛋的小事而放弃一个能保卫国家的将才呢?”这里子思是讲辩证法的,懂得看人才的主流。卫侯呢? 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谓破格,就是不让陈规腐见束缚手脚,而要不拘一格选人才。三国时曹操颁布《求贤令》,公开宣布“唯才是举”。在另一篇举贤令中,他又进一步申明对人才的选拔不拘出身,即使是“出于贱人”,“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行”的高才异质之人,也不能因其所“偏短”而“遗滞”不用。很据这一原则,他力排众议,“拔于禁、乐进于行列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为名将”。曹操用人不讲出身贵贱,不论资历深浅,这在讲究门阀士族、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是有点气魄的。

所谓去私。就是不徇私情,出以公心,任人唯贤。公元六二六年,唐太宗李世民为臣下论功封爵时,他早年位居秦王时的随身部属没有升封者多有怨言。李世民说“设官分职,应当选择贤才加以委任,怎么能以跟随我的时间先后和长短做标准呢!”他的叔父争功,也被他顶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