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史话

在中国社会历史中,出现过许多不同形制的货币。

贝:是商代货币。到了商朝末期,始用铜币取代真贝。

金币:起源于东周后期,楚国制的金币称为“郢爰,秦朝称黄金为上币, 每个重一镒(20 两)。汉武帝时,曾造白金龟龙币,有上中下三等,分别铸有龙、马、龟纹。后来才有金砖、金条、小宝等形式。

铜币:从春秋战国时广泛使用。当时有四种,都取象于实物:楚国的方币;燕、齐的刀币;晋国的钱币(古人称耕具为“钱”);周、秦的圜法(圆形、中间方孔,状似环形石斧)。后来的铜币,都取圜法的形态,并统称为“钱”。铜币一直流通到清朝。

铁币:起源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铜不能贩运,改用铁铸钱。

银币:始于唐宣宗年间。唐朝以后,广泛流通,宋、金称为“银锭”, 至元朝改称元宝。

钞票:即纸币,起源唐朝,称为“飞钱”。宋、金、元时,呈现钞为主、钱为辅的形势。1900 年以后,外商银行在我国发行外国钞票,中国银行也开始发行本国钞票。1948 年 8 月,思党反动政府发行“金圆卷”,物价比抗战前上涨五百万倍。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了“人民币”。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稳定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