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币史话

辅币在发展国民经济和商品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在世界上一百六十多个国家使用着四百多种辅币。

辅币的设计和制造,应考虑到实用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在选材上的要求包括色泽、耐腐蚀性、耐磨性、加工性和自动集货机适应性等。目前各国使用的辅币,外形不仅有圆形,还有多边形,矩形和贝壳形等,这是为了使高额币便于识别而采取的措施。如英国 50 便士币为七边形,澳大利亚 50 分为十二边形。这些货币不适用于自动售货机,是一个缺点。

各国辅币使用的金属材料为白铜、青铜、黄铜和铝四种,其中以白铜最多,按 129 国统计达 428 种。国外还有使用纯镍(Ni)或白铜外面包上镍层制成的辅币。铝的价格较低,因此使用量也逐渐增加,但总的来看,铝的外观和耐磨性差,不受人们欢迎。

我国先后发行过七种辅币(纪念币除外),和英、美、法、德国、日本等国大致相当(7—9 种),但在我国市面上流通的大多为 1 分、2 分和 5 分铝币。与纸币比较,辅币的制造费用虽然高一些,但由于流通时期长,对国家仍是经济的。特别是从将来自动售货机的发展着眼,建立更加完善的辅币系列是完全必要的,例如,一包香烟的价格为 8—9 角,一包方便食品的价格

为 0.4—1.5 元,目前的铝辅币是很难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