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有配套的基础设施,这些设施不健全是无法有效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两个系统:

(一)海洋污染监视监测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监视监测船、飞机、岸站、浮标和卫星,其任务是对海洋

污染状况长期进行监视,对污染活动进行现场监视。我国的海洋污染监视监测系统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尚不健全,有待于进一步不断加强。

  1. 要加强监视监测船队建设。目前我国海洋部门只有 15 艘监视监测

船,平均 1200 多公里海岸线只有一艘,无法满足需要。

  1. 要增加监视监测飞机。目前我国只在北部海区有少量飞机从事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工作,远远满足不了要求。

  2. 要发展水质监测浮标,布放在重点海湾、河口、排污口、以及其他易受污染的区域,进行不间断的监测。

  3. 在适当的时机也要发展卫星海洋污染监视监测仪器设备,利用我国将来发射的海洋卫星或其他卫星进行大面积污染监测。

(二)海上溢油清除系统

重大海上溢油事故,包括油轮事故和油田井喷,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重要原因。据统计,1974~1979 年,全世界共发生油轮事故和油田井喷事故共 3000 多起,平均每年几百起。1956~1984 年全世界油轮造成的溢油量在 1000 万吨以上的事故有 101 起,溢油量 10 万吨以上的事故有 6 起。例如,1978 年“阿莫柯·卡迪兹”号油轮在法国布列塔尼近海失事,溢出原油20 万吨,造成该海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1977 年挪威埃科费期克油田布拉沃平台井喷,连续 7 天,2.2 万吨原油溢入北海。每一次重大油污事故发生之后,都要出动大批船舶和飞机进行清除。为适应这种需要,许多国家建立了海上溢油应急系统。这种系统包括监测监视和喷撒消油剂的飞机和船舶,油回收船,围油栏等。

我国海域也经常发生海上溢油事故。据不完全统计,1979~1984 年,我国海域共发生溢油量 100 吨以上的油轮事故 18 起,共溢出油类 2.1 万吨,平

均每年 2000 吨。胶州湾是我国交通最繁忙的水域之一,油轮事故也比较多,

1975~1984 年就发生 4 起油轮事故,其中 1983 年巴拿马籍油轮“东方大使”

号失事溢油 3000 多吨,对水产养殖场和海滨浴场造成严重的污染损害。海上石油井喷事故也时有发生。据国外经验,海上油井井喷事故率一般为 0.1~ 0.01%。我国渤海已发生过溢油事故。如按国外的经验,当我国海上石油产量达到 5000 万吨时,每年入海的溢油量平均可达到 2 万吨。因此,在我国建立海上溢油应急清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如前所述,在我国近海随时都可能发生重大溢油事故。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完整的溢油清除应急系统,一旦发生重大溢油事故就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建立全国统一有效的海上溢油清除应急系统已刻不容缓。这个系统应包括:

  1. 建立“全国控制海洋溢油指挥部”及其常设办事机构,并在各海区建立分支机构。

  2. 建立一支专业和兼职溢油清除队伍,并加强训练,以便随时可以执行任务。

  3. 通过法律手段要求船舶、平台等象陆地各企业配备消防器材一样, 配备必要的防油污设备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