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古代的“官山海”思想

中国是世界上开发海洋资源较早的国家。从沿海地区的居民大规模采拾贝类开始计算,中国的海洋渔业至少已有 7000 年的历史,而利用海水制盐则

至少有 5000 年的历史。因此,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曾最早从战略意义上认识到了海洋开发的重要性。

早在周代,地处山东沿海地区的齐国就十分重视开发海洋渔、盐资源, 并因而富强起来,《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 简其礼,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到春秋时, 齐桓公问管子何以富国,管子告许他“惟官山海为可耳”,即由国家组织开发山海资源,国家就能富强。管子认为,齐国是“海王之国”,即海洋大国, 必须重视开发海洋资源,其中重点是海盐。齐桓公接受了管子的意见,官府支持并垄断了海盐生产和运销,由此使齐国日益强盛。正如《左传记事本末》所说:齐国“通渔盐之利,国以殷富,士气腾满”。战国时期韩非子总结治国经验时说:“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其他国家的思想家可能还没有人把海洋开发的意义提到这样的高度。

管仲的“官山海”政策后来形成了官府垄断海盐业的盐业专卖制。这个制度一直沿续到民国时期。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盐业收入一直是封建王朝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据《新唐书·食货志》说,唐代大历年间盐税达600 万缗,“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御、军饷、百官录奉皆仰给焉”。在近代社会,入侵中国的帝国主义也十分重视盐税。1913 年袁世凯向俄、英、法、德、日组织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时,也以盐税为抵押, 把盐业大权交给了帝国主义列强。可见,管仲的“官山海”思想的影响多么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