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物资源开发
(一)资源、渔场和渔业基地
南海的生物资源种类比东海和黄海都多。据近几年统计,南海北部海域共有鱼类 928 种,南部海域约 800 种,另外还有虾、蟹、贝、藻、海参等许多品种。关于南海的渔业资源量,目前还没有全面系统的调查评价资料。如果按营养动态法推算,海区总面积为 350 万平方公里,净初级生产力为 40 克碳/米 2/年,生态效率为 15%,则每年鱼类生产量为 945 万吨,其中,大约有 100 种鱼类有捕捞价值。南海主要的底层鱼类有蛇鲻、红鳍笛鲷、金线鱼、鲱鲤、真鲷、黄鲷、黑鲷、二长棘鲷、刺鲳、带鱼、大黄鱼、白姑鱼、石鲈、石斑鱼、海鳗、马面鲀、鲨、鳐、鲆鲽类,以及虾、蟹、鱿鱼、乌贼、章鱼等;其中,上层鱼类有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青鳞、小公鱼、鲐鱼、竹
■鱼、马鲛、鲳鱼、鳓鱼等。另外,南海还有一些大洋性鱼类,如金枪鱼、
鲣鱼、旗鱼等,还有海参、海龟、龙虾、玳瑁等。
按照我国的传统划分方法,南海共有 39 个渔场,总面积约 182 万平方公里。这些渔区在历史上又可以分为几个大的区域,包括粤东近海,粤西近海, 北部湾,七洲洋(海南岛东部),西沙群岛海域,东沙群岛海域,南沙群岛海域。在上述渔场捕鱼的国家,除南海周边国家之外,还有日本的渔民。其中,泰国、中国台湾省、中国香港地区及日本的渔民,具有在深海捕鱼的能力,能够进入海区中部捕捞大洋性鱼类。
南海全海区的实际捕捞量无法得到精确的统计。据日本的一位教授估计,南海每年的总捕量可能在 1000 万吨左右,实际上包括了在苏禄海、爪哇海、安达曼海的捕捞量,可能还有一部分养殖产量。据我们估计,目前南海的实际年捕捞量可能在 500 万吨左右。因为,以 1983 年为例,南海周边各国的全部捕捞产量为 724.5 万吨,假如上述产量的 70%来自南海,则南海的总捕捞量约 500 万吨。
我国在南海的主要作业渔场在南海北部近海,作业渔场面积约 84 万平方公里。由于南海渔业资源种类多,因此渔具渔法也比其他海区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拖网类、围网类、钓具类,作业海区分为 40 米水深以内的浅海区、40~90 米水深的近海区和 90 米水深以外的外海区。我国在南海的年捕捞量约 80 万吨左右。
位于南海北部的我国渔业基地分为广东、广西、海南三部分,共有渔港165 处,其主要渔港和渔业基地有:
海南渔业基地。该基地在儋县白井渔港,是海南水产公司所在地,其渔船主要在北部湾及其他海域作业。
湛江渔业基地。该基地设在湛江港,是湛江海洋渔业公司的所在地,地址分为霞山和调顺岛两处,后者是远洋渔船的基地。
广州渔业基地。该基地是广州渔业公司所在地,地址在广州南郊宦洲岛, 主要为在珠江口近海渔场作业的渔船服务。
汕头渔业基地。该基地是汕头海洋渔业公司所在地,地点位于汕头市东郊,主要为开发南海东部渔场服务。
广西渔业基地。广西的海洋渔业基地主要有 4 处:北海、合浦、钓州、防城。其中,北海是主要海洋渔业基地,是北海海洋渔业公司所在地。广西渔船主要在北部湾海域作业。
(二)渔业捕捞区
南海北部的渔业捕捞区,可以分为海南岛以东和北部湾两个区。海南岛以东主要是广东渔民作业,北部湾主要是广西渔民作业,另外广东省也有一部分渔民在北部湾渔场作业。
广东省的渔业捕捞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水域:
- 水深 20 米以内的幼鱼、幼虾繁殖保护区,这一带海域又按不同保
护对象划了 12 个保护区,它们只允许小型渔具渔法捕捞作业,并视资源的不同情况规定了禁渔期;
- 南海区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以内至 20
米等深线的区域,该区域水深一般不超过 40 米,只在海南岛东部水深达到 60~70 米,这个区域除了禁止底拖网作业之外,也规定了一些特殊保护区和禁渔期;
(3)40~90 米水深的近海区,该区域主要渔场有万山渔场、珠江口外渔场、粤东渔场、汕尾渔场、粤西渔场、昌化渔场、清澜渔场等;
(4)90 米水深以外的渔场,也包括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周围海区的渔场。
广西沿海渔业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
沿岸渔业区,即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以内的区域,水深一般不超过40 米,面积为 8917 平方公里,共有 30 多种鱼类,资源量约 5 万吨;
-
北部湾内近海渔业区,水深一般为 40~80 米,面积为 61700 平方公里,主要经济鱼类也有 30 多种,资源量约 35 万吨;
-
北部湾南部外海渔业区,水深 80~200 米,面积约 37044 平方公里,主要经济鱼类有 20 多种,估计其资源量约为 19 万吨。
南海北部的沿岸区和近海区(水深 90 米以内海区),主要经济鱼类均已充分利用或已利用过度,因而出现了捕捞效率下降、渔获物组成发生变化、经济效益降低等现象。据南海渔业指挥部统计,70 年代初期机动渔船每千瓦平均产量为 2.19 吨,1983 年降至为 0.75 吨。在渔获物中的优质鱼类比例也
大幅度下降,例如红鳍笛鲷 1963 年占总渔获量的 10.03%,而 1983 年已降至为 2.9%。这一海域每平方公里的捕捞量仅有 1.47 吨,低于深水区的产量。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这一区域的捕捞过度的现象已相当严重,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恢复和合理利用资源。其中,最关健的问题是控制小型渔船的盲目发展,减轻捕捞压力;其次是真正贯彻执行各种渔业资源保护法规,加强资源保护工作,避免资源状况恶性循环。
南海北部的 90 米水深以外海区,尚有一些资源未充分开发,或者我国尚未利用,因而应积极发展外海渔业。为此,一是积极开发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礁盘区的资源,如鲨鱼、鲣鱼、鲷鱼、石斑鱼、海参、海龟、玳瑁等;二是发展大功率的渔船,积极开发深水区的资源,包括金线鱼、高体若参、黄鲷、印度双鳍鲳等优质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