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到目前人体内已发现的元素大约有 50 多种。根据其在体内含量的多少,

大致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凡是含量较多,每日需要量在 100 毫克以

上的元素属常量元素(钙、镁、钠等)。另一类在体内含量极少,需要量 100 毫克以下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铁、铜、硒、碘等)。

机体内的元素,除了碳、氢、氧、氮是以有机物的形式(蛋白质、脂肪、糖类)出现之外,其余的都是无机元素,它们大都以盐的形式存在于体内, 所以又称为无机盐。这些无机物与有机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配合,共同维护人类的健康。

钙是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仅次于碳、氢、氧、氮而居第五位。成人体内钙含量约为 1200 克,其中 99%的钙在骨骼和牙齿中,钙是构成人体支架——骨骼的主要材料。其余 1%的钙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统称为“混溶钙池”。“混溶钙池”里的钙和骨骼中的钙维持着动态平衡,即骨中的钙不断地释出,进入“混溶钙池”,而“混溶钙池”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骨细胞中。这种钙的更新,成年人每日约 700 毫克。钙的更新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幼儿的骨骼每 1~2 年更新一次,成年人更新一次则需 10~12 年。40 岁以后,骨中的无机物质逐渐减少,可能出现骨质疏松。钙除了作为骨骼的主要成分外,还具有其他功能。像心脏的活动,肌肉

和神经正常兴奋的传导,都与钙有关。当血清钙离子浓度减少时,可以引起手足抽搐。

钙是人体内比较容易缺乏的无机盐。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缺钙, 临床表现为婴幼儿的佝偻病、成年人的骨质软化以及骨质疏松症。

影响钙吸收利用的主要因素是缺乏维生素 D、钙、磷比例不当。植物性食品中的草酸、植酸也会阻碍钙的吸收。

我国规定的钙供给量为:成人(男女)每日 800 毫克,孕妇 1100~1500 毫克,乳母 1500 毫克,10 岁以下儿童为 800 毫克,13 岁~15 岁为 1200 毫克,其余为 1000 毫克。食物中钙的来源广泛,乳类及乳制品、蛋黄、虾皮、豆类及豆制品、芝麻酱及硬水都含有丰富的钙。其中乳类最理想,不仅钙含量多,而且消化率高,宜于婴幼儿食用。一些蔬菜如雪里蕻、芥菜、茴香、油菜、萝卜缨、小白菜等,也含有较多的钙。

磷也是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仅次于钙而居于第六位。成年人体内的总磷量为 600~900 克,其中约有 85%的磷与钙结合成磷酸钙盐,作为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物质。其余的磷则分布在细胞和体液中,这些磷以磷酸根的形式参与糖类、脂类、蛋白质的物质代谢过程。磷还是所有细胞中的核酸组成部分,为细胞膜的必要构成物质。

磷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组织中,主要是与蛋白质或脂肪结合成核蛋白、磷蛋白和磷脂等,也有其他形式的有机磷和无机磷化合物。除植酸形式的磷不易被机体吸收利用外,其他大都能为机体利用。

由于磷在食物中分布很广,来源不成问题,所以我国没有明确规定供给量,一般说来,如果膳食中钙和蛋白质供给充足,所得到的磷也可满足需要。

膳食中的钾主要在小肠吸收,由血液和淋巴液转运,部分钾与蛋白质或糖原结合。钾的排出主要是由尿液带出体外,此外皮肤、粪便也能排出一部分钾。

一般动植物都含有钾,膳食中不容易缺乏。我国规定成人每日钾供给量为 2~3 克,儿童每日每千克体重 0.05 克。

膳食中的钠经胃肠道进入人体,由小肠吸收,再通过血液运行,分泌到汗液、胃液、胰液、胆汁和小肠液中。分泌到胃肠道的钠多数可被重吸收。钠的排出主要途径是皮肤和肾脏。钠的代谢是通过肾脏中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来调节的。

膳食中的钠主要来源于食盐(氯化钠),摄入量依个人口味而定,但不宜太咸。一些食物也含有丰富的钠,如萝卜、油菜苔、紫菜头、白菜、菠菜、蕹菜、芹菜、腐竹、豆腐皮等等。

我国每日膳食食盐的供给量以小于 10 克为宜。

人类对微量元素的了解,经过了一个很长的过程。从本世纪初叶开始, 由于分析技术的发展,才逐步对过去难以定量分析的微量元素,有了更多的认识。迄今为止,已发现有 14 种微量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它们是铁、碘、铜、锌、氟、锰、钴、硒、钒、镍、铂、铬、锡和硅。

尽管微量元素在体内的含量微乎其微,总量不足人体体重的 0.1%,但所起作用可大了,千万不能忽视,缺少和过多都会引起疾病。

铁。铁是人们较早熟悉的微量元素。它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肌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主要功用,在血红蛋白中参加氧气的运载和交换。铁还参加氧化酶的组成,这些氧化酶在物质氧化供能的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人体含铁量不多,全身总量不过 4~5 克,但缺铁性贫血和血色素偏低的现象几乎遍布世界上所有国家。因此,铁对人类来讲极为重要。鉴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有增多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研究小组向全世界推荐中国的铁锅,因为铁锅可以产生铁盐,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人体易吸收的可溶性铁。含铁丰富的食物有动物肝脏、蛋黄、豆类及一些蔬菜。人体内的含 20~36 毫克碘,它们分布在各组织内,其中以甲状腺含量最高。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甲状腺素是机体调节物质代谢的重要激素,它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保持正常的精神状态。

当碘摄入量不足,甲状腺素合成受到阻碍,血液中碘的浓度就会下降, 这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下,脑垂体分泌更多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细胞增生和肥大,出现颈部隆起肿大,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粗脖子病”, 祖国医学称为“瘿瘤”(前面已有提及)。该病早期仅有脖子粗,无其他不舒服,以后出现心跳气短、头痛、眩晕等症状,运动时更加明显。

“粗脖子病”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祸及后代。严重缺碘的妇女,所生的孩子就会发生“呆子病”(学名克汀病),孩子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智力低下。

防治“粗脖子病”的关键是注意进食含碘丰富的食物。海产动植物含碘最为丰富,海盐也含有一定量的碘。在众多的微量元素中,锌可谓多才多艺。它是人体许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如碳酸酐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等, 它们在组织呼吸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的代谢中有重要的作用。锌也参与胰岛素的合成,并有保护皮肤、维持免疫的功能,缺乏锌可能出现: 膳食减少,味觉迟钝,异食癖(吃泥土、煤渣,咬金属物),严重贫血,肝脾肿大,皮肤粗糙,智力低下,性器官发育不良,男子睾丸萎缩,女子月经不正常等一系列症状。如果儿童缺锌,则后果更为严重,可使生长停滞,智力发育差,甚至可能导致侏儒症。

膳食中锌的最好来源是肉类、海产品和家禽,牡蛎、海螃蟹是海产品中

含锌量最高的。各种豆类、硬果类也含锌较多。其他植物性食物,不仅含锌量较低,而且因为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和植酸,而妨碍锌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