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快速反应部队

张书杰 崔 军

人类即将迈入 21 世纪,在世界相对和平的背景下,各国纷纷筹划跨世纪的军队建设,掀起了一股编制体制调整“热潮”。在这股潮流中,快速反应部队以其灵活、迅速的优长而更加引人注目,成为各国军队建设的重点之一。例如, 北约将“多国快速反应部队”作为军队建设的第一层次;俄军也把立即反应部队和快速展开部队作为其常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军还成立了“应急部队司令部”,用于随时派出部队对付地区性冲突和突发事件。

外军快速反应部队的特点

规模适当,精兵合成

确定快速反应部队的规模,保证“够用,是外军发展快速反应部队的首要

问题。就目前看,外军快反部队的兵力一般占现役兵力的 20%左右。美军按照其新的“塑造、反应、准备”的战略方针,强调全球“兵力投送”。其快反部队包括陆军的第 18 空降军、海军的 3 个航母编队和 1 个水面作战舰艇编队、空军

10 个联队、海军陆战队 1 个陆战师等部队,总兵力约 30 万人,约占现役兵力 19.7

%。俄罗斯据其幅员辽阔、边界线漫长及北约咄咄逼人的挑战,调整其快反部 队的兵力为其总兵力的 1/5。另外,法军为 21%,德军为 19%,英军为 18%。同时,快速反应部队作为一个国家常规力量的缩影,是该国军队现代化水平的 标志,其合成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整体作战能力的强弱,为此,外军十分重视 快反部队内部结构的合理性,大都抽调精锐力量组成以陆军为主体、海空军适 当参与、多兵种高度合成的作战力量体系。如前述中的美军快反部队就是这样 的力量结构。另外,俄军的机动力量同样是跨军种编组,主要包括空降兵、轻 型摩步兵、陆军航空兵、歼击航空兵、轰炸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和特种作战部 队等,这样的作战力量构成,为快反部队实施联合行动、立体攻击奠定了基础。

装备精良,立足轻型

外军为使其快反部队具备快速机动、快速部署和较强的突击能力,十分重视其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将快反部队的武器装备建设列为现阶段军队装备建设的重点,在计划、经费、物资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从当前看,外军快反部队的精良装备主要体现在:(1)战术指挥控制系统。美、法、印度等国的快反部队均装备了战术 C3I 系统。法军的 C3I 系统中心包括 2 个前进指挥所和 1 个后方指挥所,其全部设备都可空运。美军轻型步兵师的火炮指挥系统全重

仅 2949 千克,目标存储量达 200 个,反应时间只有 6 秒钟。另外,美、英、法、印等国的快反部队还以战术无线电通信设备和战术卫星设备为基础,实现了地 面通信网络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快反部队的灵敏度。(2)机动设备。快速机动是快反部队的“灵魂”,为此,外军将其远程兵力投送能力和地面作战的机动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大力加强空、海运输装备和轻型地面输送设备建设。美军的空运力量是由 700 多架 C-17、C-141、C-5、KC-10、C-130 运输机和 408 架远程客货机及一批 CH-47D 中型直升机、UH-60 型突击运输直升机等组成。其中 C-17 为新一代运输机,最大载重 78.7 吨,满载时可在 900 米距离跑道上降落,可直接将人员和物资运抵战区前进基地,无须再通过战术运输机转运。(3) 火力支援装备。强大的火力是战斗力构成的重要因素。外军在利于空运、空投 的条件下,把反坦克火力和防空火力作为加强火力支援的重点,不断发展和改 进各种武装直升机、导弹等,确保其拥有中、远程火力打击能力。如美军的 AH

2 64、俄罗斯的“米-2D”、法国的“小羚羊”、英国的“山猫”等武装直升机飞行时速一般在 250 千米以上,配有机枪、火箭弹和反坦克导弹,具有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可担负反装甲、火力突击、武装侦察等多种任务,是快反部队主要的空中突击武器。

同时,为使作战力量能够快速机动,将轻型部队作为快反部队骨干力量也就成了外军的普遍做法。美军快反部队中的第 18 空降军有 5 个师,其中 3 个师是轻型师;俄军快反部队中,空降兵占了 60%;日本的快反部队由第 1 空降旅、第 1 直系旅、武装直升机队等组成,装备有 CH-47 直升机、C-130 型中型运输机,能在几小时内由基地机动至数百千米以外地区。当然,强调快速机动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火力和突击能力,在二者的矛盾上,外军大都“忍

痛割爱”,选择了优先保证快速机动的做法,不编或少编重型坦克、自行火炮及各种履带式车辆,多编或只编牵引火炮和具有高机动性能的轮式车辆。

注重训练,强调多能

进行各种训练(包括演习)是提高快反部队快速部署和应急作战能力的主要 措施,因此,外军特别重视与快速反应密切相关的训练,这些训练主要包括:(1) 远程机动训练。就任务而言,外军的快反部队大都是外向为主、内外兼顾型的, 因此,加强快速机动训练能够在实战中有效地对危机地区作出反应。外军几乎 每年都要进行此种训练,而且强调多种机动方式,如空运、海运等。(2)适应性训练。外军认为,只有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训练部队,才能适应现代高技术战 争的需要。据此,外军常进行一些近似实战条件下的逼真训练,要求其快反部 队必须拥有适应寒区作战、热带地区作战、丛林地区作战、山地作战、沙漠地 区作战及沼泽地区作战的能力。如美军在阿拉斯加进行严寒条件下训练,在巴 拿马热带丛林进行训练,在加利福尼亚南部进行沙漠作战训练。(3)军事演习, 包括本军内部和与他国进行的多边、双边联合演习。日本为对“周边事态”作 出迅速反应,近年来将“北方机动特别演习”更名为“远距离机动特别演习”,

演练各兵种相互配合下的快速反应,提高各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印度每年春

秋季节举行的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演习中就包括有紧急出动、空投、机降和伞降等适于快反训练的科目。

此外,快反部队作为一种应急力量,其职能是相当广泛的,外军赋予 其快反部队的任务主要有:(1)独立对付小规模的突发事件,控制事态发展。 (3)在海、空军主力配合下,在对中等规模的局部冲突中实施空降、空中机动、

登陆等作战行动。(3)进行特种作战。(4)加强边防部队的作战行动,维护 边境稳定。(5)协助地方治安部队,处理暴乱等国内危机,并参与抢险救灾、禁毒缉毒等行动。(6)参加国际上的“维和行动”,参与解决国际事务。

(4)

外军快速反应部队的发展趋势突出海空投送力量建设,强化远程快速机动能力

海空兵力投送能力是快反部队能否快速部署的关键。当前外军普遍认识到其力量投送能力与其战略要求不相适应。海湾战争中,美军地面部队用了几乎7 个月才部署到位,暴露了其力量投送能力的不足。战后,美军总结认为,美国把强大部队送往世界各地的能力有限,应急行动需要更大的战略机动能力, 因而计划逐步以 C-17 和 C-5 运输机替换老化的 C-141 运输机,并计划投资 70 亿美元用于采购 19 艘大型滚装船,以满足 75 天内将所有应急部队部署到全球

任何地方的要求。另外,美空军于 1997 年 7 月还建立了包括外层空间作战、快

速反应应用等 6 个战斗实验室,以开发和利用上述领域中的高新技术装备。印

度近年来十分重视发展空运力量,为提高快速投放能力,计划于 21 世纪初将运输机增至 330 架、运输直升机增至 300 架,一旦发生危机,可将 2~3 个步兵师空运至 2000 千米以外执行任务。

实现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一体化构成,强化其整体作战能力

为迎合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应急作战的要求,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一体化的作战力量,已成为快速反应部队的基本发展方向。实现一体化就是使部队由 兵种合成过渡到军种合成,这种合成可以产生超强的综合效益,拓展战场空间、增加打击手段。各国正在发展的快速反应部队,有许多已打破了军队界限。俄 军拟组建的集各军兵种作战能力于一身的“多用途机动部队”、运用于打“空天战”的由地面、空中、太空兵组成的“航空航天部队”以及由军种非核力量组 成的“非核战略威慑部队”将横跨陆、海、空、天多军种;法国的快速反应部 队将由五个军兵种的不同类型师组成;美军为对付低强度冲突,还可能组建“陆空合成部队”(陆空机械化部队)、“陆海空联合特遣队”以及一体化的地面应急部队。同时,各国军队也充分认识到,组建一支一体化的应急作战部队,仅有 力量上的组合是不够的,必须同步实现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指挥、控制、通信、 情报一体化,以达到通信兼容、情报共享,使快速反应部队真正实现作战能力 一体化。这主要表现在,各国正改进快速反应部队的战术 C3I 系统,以进一步 实现 C3I 系统的网络化、智能化,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和系统的机动性、可靠性、抗毁性。

实施“集中后勤”保障,提高其持续作战能力

对于远离本土几千甚至上万千米的快速反应部队来说,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是提高其持续作战能力的关键。随着信息化战场的出现,实施“集中后勤”保障 已成为各国快速反应部队建设的一个趋势。一是实行小型化、模块化后勤编制, 以适应其快速机动的要求。即对保障部队按功能把供、救、运等专业保障力量 和后勤防卫力量混合编组,以达到功能全、机动性好、生存能力强的要求。二 是实行“蛙跳式”和“携行式”相结合的保障方式,以适应远距离应急作战的 要求。将后勤基地尽量配置在战略后方,前方只在快速反应编制内建立小型的、携带少量急需物资的“携行式”保障分队,以满足战斗初期的需要;战斗中根 据需要,后勤系统主要依靠空运,以“蛙跳式”的方法,在前方或敌后方建立 临时性保障基地,利用战斗间隙为作战部队和前方小型化保障分队进行补给。 三是建立物资整体分发系统,提高战场分发速度。即缩短物资补给订货与运输 的时间,在积极主动的控制下经由分发网络快速运动,绕过通常的库存环节, 从起点直接送到战斗部队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