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放光彩的传家法宝

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战争取得的辉煌胜利,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这已经铭入史册。可是由于一段时期内“左”的思想泛滥,形而上学猖撅,使一部分人对人民战争的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一谈起人民战争,就将其理解为当年作战方式落后的情况下老乡们推小车、担扁担支前,或男女民兵直接上前线的战法。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及由此产生的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进步,有的人认为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已经过时。这种狭隘的认识, 既是对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的错误理解,也不符合这位伟大军事家当年的实践过程。

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战争思想,并不是在武器不如敌人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而是他领导的战争性质所决定的。由于革命战争和卫国战争目的是为了人民,自然要依靠人民,战争的成果也要归于人民。正是这些原因而不是武器和技术条件决定了要打人民战争。毛泽东对待战争的一个基本态度,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战争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们自身的优势,特别是有广大军民支持这一优势,根据不同的作战和敌我力量对比选择不同的战法,每一个具体时期人民战争如何打法,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回顾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革命战争史和建国后进行局部战争的画卷,人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民战争是以不同形式出现的。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是红军、赤卫队相互配合声势浩大的反“围剿”斗争图形;在抗日战争中,又是“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式的以麻雀战不断袭扰日寇的情景; 在解放战争中,又是千军万马大踏步进退,并伴随以广大群众“车轮滚滚” 支前的场面⋯⋯取得全国胜利后,统一国家政权的建立和物质条件的改善, 使人民战争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主要战场在距离我国国境不过二三百里的清川江附近,国内群众的援朝运输队、担架队尚可前往战区支援。当战线推至距我国边境已有千里的三八线附近时,且不说当时有敌人空中立体封锁,即使按照古代“陆路千里不运粮”的训戒,也会明白原有的肩挑手推的支前形式不能适合前运需要。在此形势下,国内人民支前就改用援朝志愿汽车大队、志愿铁路工程队及医疗队等组织,并根据现代化战争的特点,以全民捐献飞机大炮作为支援战争的主要形式。形式虽变,动员人民、依靠人民进行战争这一基本指导思想却坚持始终。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毛泽东领导的广大军民总是处于在装备上以弱敌强的形势之下,坚持依靠人民战争来取胜,又使某些人误认为人民战争只是以劣胜优的战法,其实也不然。从战争的正义性、人民性出发,人民解放军在装备得到改善之后,同武器落后于己的对手作战同样要打人民战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即使装备技术占优势也难于取胜。例如: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前期,人民解放军在我国西部藏区取得的平叛作战胜利,就是依靠人民,特别是广大藏族翻身农奴取得的一场人民战争的胜利。

当我国川、滇、甘、青四省藏区和西藏的反动农奴主发起武装叛乱时, 曾以宗教和民族的旗号进行欺骗煽动,一时裹胁和蒙骗了许多藏族群众参叛。当时,毛泽东处理平叛问题所考虑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争取群众,并为此下达了一系列指示,采取了许多根据西藏具体情况而确定的特殊政策。当进行了大量争取群众的工作而西藏反动统治集团又于 1959 年春发起全面叛乱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毅然决定在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将农奴主的

土地财物分配给广大贫苦农奴,以彻底摧毁叛乱的社会基础。通过一面平叛, 一面改革,使广大翻身农奴得到了人身解放和生产资料,摆脱了过去作为“会说话的牲口”的悲惨地位,从而为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在藏区赢得了一大批基本群众。有了广大藏族群众支援平叛,整个平叛斗争形势立即就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经过民主改革和建立了人民政权的地区,人民解放军平叛部队很快就由被动变为主动,叛乱分子不仅得不到接济,其活动也到处有群众报告,藏族群众的自卫队也和人民解放军一起进行肃清叛乱分子的斗争, 使反动武装无法存身。这样,六十年代初藏区民主改革完成之日,也就成为叛乱被彻底平息之时。

建国后我国进行的军事斗争不仅仅限制在国内,有时也扩展到境外,人民战争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又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异国条件下发挥人民战争的传统优势,一方面要突出国内人民的后方支援,一方面也要争取他国群众的支援、同情和理解。当中国人民志愿军人朝后,毛泽东即强调“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这就是胜利的政治基础。”(《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 33 页)志愿军全体指战员切实遵照毛泽东的教导,入朝后发扬国内战争中遵纪爱民的光荣传统,处处热心为朝鲜人民服务,在当地群众眼里也被看作“最可爱的人”。正是由于有这种政治基础,朝鲜人民踊跃支前,使我国出国部队的作战得到了重要保障。如志愿军结束二次战役时因美军对交通线的狂轰滥炸,后勤供应陷入极困难的状态之中,运到的粮食只能满足部队所需的 1/4,这时靠朝鲜群众家家动员,将战争劫乱中剩下的宝贵的口粮借给志愿军,下一步的作战行动才得以进行。在六十年代的一些军事斗争中,我出国部队也以自身良好的风范和为他国群众办好事的行动,使所在国群众为之深深感动。当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援,也成为出国部队完成作战任务的重要条件。

在异国条件下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与在本国有不同之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尊重他国主权问题。志愿军人朝之初,毛泽东即强调尊重朝鲜民主政府和朝鲜劳动党的问题。后来,志愿军在朝鲜凡涉及到地方群众的动员、参战和支前等事宜,都通过当地政府进行,志愿军不能直接进行动员、组织和武装群众的工作,出国部队的各级群众工作部也都改称“中朝友好工作部”。既争取和团结异国的人民,又尊重他国主权,这确是人民战争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一大创新。

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过程,虽然没有发生过外敌大规模入侵的战争,但是毛泽东所提出的人民战争思想,一直是中国人民维护自己独立安全的强大武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使一切外国侵略者和西方国家中头脑清醒的军事家望而生畏。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于六十年代初访华时曾与毛泽东有过非常友好的会面和交谈,这位在世界享有很高名望的元帅在中国国内参观了军队和民兵。蒙哥马利回国后深有感触地告诫西方军界说,战争有两条禁律, 一是不能向莫斯科进军,因为俄国广阔的土地已经使拿破仑和希特勒陷入灭亡;二是不能在中国大陆上同中国人作战,因为这将遇到亿万军民组成的战争史上纵深最大的防线,并会使进攻者大倒其霉。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国的地位和周边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战争的思想仍对一切敌视我国的外国势力起到了强有力的威慑作用。

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战争思想,本身又是一种不断自我完善的理论体系,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作战地域和环境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尽管作战的技术手段与革命战争时期相比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军事技术的发展不可能取代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决定作用,毛泽东当年所提出的关于人民战争的许多基本原则,仍然是适用的。坚持战争的群众性,坚信“兵民是胜利之本”,坚定地实行以人民军队为主,建立最有效地发挥全体军民威力的武装力量体制,我们仍然可以以劣势装备战胜有优势装备的敌人。同时,在进行正义战争而得道多助的旗帜下,充分地依靠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由高度统一的国家政权组织发动各民族的群众,将会形成最强大的战争潜力,构成拥有高技术装备的敌人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对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及其实践,只要有正确的学风, 不是生吞活剥地学习某些现成结论或记住当年的某些战例,而是努力掌握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可以真正认识到它将始终是我们保卫祖国的传家法宝。